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
发布: 5:06pm 15/06/2024

20年收藏200片墨砚 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报道:郑嘉伦、摄影:陈梧源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在过去20年里,郑桂源用心收集了逾200片墨砚,每片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芙蓉15日讯)书法家郑桂源在过去20年里,通过各种机缘巧合,收藏了200片墨砚,他对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充满热爱与敬意,更怀抱着一份美好的愿景,希望将来能够设立“墨砚博物馆”,让墨砚流传下去。

郑桂源接受《花城》社区报访问时分享,他在1985年买了第一片墨砚,那时他在佛堂接受教育,佛堂对面是一间书局,但当时他对墨砚一无所知,只知道写经书需要用到,后来在1996年到广州探望师父,买了第二片墨砚,是四大墨砚之一。

ADVERTISEMENT

他之所以接受艺术教育,是因他以一二万令吉买了一批画、壶水货后,在把画送裱时,才发现裱画费用很高,每三张画就需上千令吉,所以他开始学裱画,而裱画首要是对墨的颜色有了解,所以他又开始学书法和绘画。


(拍摄:陈梧源)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接触并参与艺术领域,也对文房四宝产生特殊兴趣,之后就随处留意,我不会特意购买墨砚,皆是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价格也不高。”

他曾于2002年,在李三路小食中心售卖文房四宝,然而那时书风并不浓厚,只有在书法赛和挥春赛时才热闹,加上地理因素,芙蓉人都向往到吉隆坡购买,以致生意不理想,只维持了一年便结束。

之后他从事起与佛教有关的工作,负责定期到南部的百间素食馆送光碟,多了机会到处看看,那时因没有任何负担,有闲钱时就会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便开始了收藏之路。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谈及墨砚,郑桂源总是滔滔不绝,诉说着对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情感。

郑桂源认为,砚台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他在老师的鼓励下,2017年开始教书法,这些年他发现,许多学生对文房四宝的认识没有概念,也不知道什么是砚台和墨条。

他说,墨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墨砚正是其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在日本,这方面的文化传承没有丢失,至今小学生入学时都会使用文房四宝。

“然而相比之下,大马却逐渐失去了对文房四宝的重视,令人感到遗憾。”

他说,推动必须身体力行,因此他每天上课前会磨墨,学生见状后满怀好奇,他便给用心学习的学生送上墨砚,起初学生兴致勃勃,但磨墨至少需五分钟,久而久之兴趣也失去了。

他指出,从中能理解到,要推广和坚持传承并不容易,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改善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因为甚至一些书法家已不再使用砚台。

“也有朋友认为没必要收藏这么多墨砚,这种情况让我感到伤感,因为对于文人和书法爱好者来说,砚台的地位至关重要,不能因现代因素而被忽视。”

他说,在古时代,书房是一个重要场所,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但现今参与艺术团体雅集时,很少有砚台的出现,砚台已沦落到可有可无的阶段。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墨条与墨砚息息相关,优质的墨条还能保护墨砚的表面,防止磨损和损坏。

如何欣赏墨砚的美,郑桂源指出,墨砚常常是四方,且平凡无奇,但美的价值取决于所站的角度,从质地、纹理、形状和历史文化内涵等欣赏,而一片墨砚的形成是超乎所能想象。

他说,砚对石质有要求,必须是坚硬的,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柔软顺滑,虽然中国幅员辽阔,但仅有几个地方产出墨砚,凸显了墨砚的特殊性与珍贵性。

他指出,中国有四大名砚,分别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黄山的歙砚、甘肃的洮砚、河南的澄泥砚,石块之所以能成为砚台,是因它们经历了河流小溪冲击,形成独特的质地和形态,所以每片砚都有自然痕迹,每片砚都蕴含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除了石材的质地,砚台的形状也十分重要,雕刻师必须根据石材的特性来塑造形状,用心雕琢出令人满意的造型,这些都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他说,在现代工业化影响下,一些厂商为追求利润,会忽视了工艺和品质,往往在商店看到的产品非常粗燥。

他补充,墨砚和墨条息息相关,出色的墨条可以保护墨砚,而且墨条的材料也十分考究,通常成分有松树、中药和动物的色香等。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郑桂源20年来收藏了逾200片墨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值得赞赏。

郑桂源说,每当收到新的墨砚,他都会坐在床上仔细欣赏,常常因为沉浸其中,太太会在旁说“够咯,不要再看咯”,朋友们也经常开玩笑说他是“收砚大父”。

“为了不让自己松懈,我旅行都会带着文房四宝,因为身为一名书法老师,我不能放松自己,必须让自己每天在状态内,给自己‘功课’,回来才不会手忙脚乱”

他指出,他收藏的墨砚并非特意到书局购买,而是透过许多朋友,或到各地时突然发现,或喜欢的才特别收购,这样的收藏方式让这些墨砚有更特殊的意义,他也相信全马目前没有人收藏这么多的墨砚。

“对我而言,墨砚更多是一种收藏品,因为设计精美的墨砚实际性不高,书法家一般喜欢越简单的越好,不需担心雕刻处的清洗。”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出自宋代诗人章甫的古诗“砚上我家田,传耕几百年”,对郑桂源而言,不但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信念和情感的寄托。

郑桂源期许有朝一日“墨砚博物馆”能成立,将古老的墨砚文化传承下去,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更是对历史的敬仰。

也是雅阁文献坊负责人的郑氏说,他的愿望是设立一个与汇聚文化的空间,有茶道、书法、文人馆、文化等多种艺术元素,让人欣赏和流传。

“我希望将来在我告一段落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流传下去,毕竟我无法带走,所以希望有缘人能延续历史的脉络。”

他说,他一直都在为雅阁文献坊寻找更恰当的地点,一个涵盖茶道、书法、文人馆、文化的空间,过去也联络一些会馆,但时机总是未能成熟,而他至今都未放弃这个念头。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在收藏的这些日子里,郑桂源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充满历史价值的文具盒。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小巧精致的墨砚,外观让人一见倾心。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有些墨砚会采用特殊的工艺,如刻字,使它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云龙图作为墨砚的设计较为常见,而在雕刻中,作者保留了石头的天然,以形成龙珠,使得墨砚更具美感。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墨砚的花样千姿百态,更展现了人类的智慧。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每片墨砚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形成过程往往是自然界数百万年的雕琢。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墨砚作为一种传统的文房用具,款式多样、造型别致,在古时代,更是体现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石榴砚是郑桂源最喜欢的墨砚之一,不仅雕刻精细,石榴还寓意着生命的繁荣与延续。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这块民国时期的老砚,表面虽然略显磨损,但却是岁月的见证者,承载着历史的痕迹。
20年收藏200片墨砚,郑桂源盼有朝一日设立砚台博物馆
郑桂源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