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日訊)知知港有一道名為“狗仔鴨”的傳統菜餚,獨特風味成了當地代表性美食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烹製,為了將這道家鄉味傳承下去,生長在當地的酒樓業者毫不私藏分享食譜。
如果你曾到訪知知港,一定會被當地人介紹“狗仔鴨”這道菜,它不僅是知知港的傳統菜餚,也是客家人的美食代表之一,據悉,當地老居民都會烹煮這道佳餚。
ADVERTISEMENT
“狗仔鴨”這道菜鴨肉嫩,醬汁香,因為嫩香醇滑,所以有句流傳甚廣的說法,“3片肉,1碗飯”,簡單幾個字描述了這道菜的魅力。
為了確保“狗仔鴨”這道美食能夠傳承,家庭主婦在家中也能烹製出美味,來自知知港的蕭國栓(43歲,芙蓉酒樓業者)毫不吝嗇地分享他的烹飪秘訣。
蕭國栓在受訪時指出,他非常樂意將製作“狗仔鴨”的精髓,分享給每位有興趣學習烹煮的人,也歡迎不明白的讀者向他詢問,他絕對不會私藏食譜。
他強調,他之所以抱持這種開放的態度,目的是為了傳承這道菜,讓更多人能體驗到知知港特有的美食,也確保這道美味的菜餚,能在今後歲月裡,繼續被人們品嚐和喜愛。
蕭國栓是到底知知港人,從小就熟悉狗仔鴨這道菜,他在13歲時那年,在一家被稱為狗仔鴨“天花板”的餐廳打工。
他回憶道,在知知港的生活非常艱辛,早期家裡靠割膠和在芭場工作來維持生計,他在18歲時,就前往吉隆坡協助62歲的母親粱秀金經營餐館。
他指出,儘管他曾有過3次轉行的念頭,包括涉足貿易和在新加坡打工兩年,但最終兜兜轉轉,他還是回到了飲食業,也註定“吃這行飯”。
“我在2002年,在吉隆坡開設了自己的餐館,後來因為孩子要上學,我們選擇到芙蓉,並在2012年,在芙蓉經營餐館。”
他說,狗仔鴨這道菜可說是他從母親那裡“繼承”來的廚藝,也是他從廚房中積累的珍貴經驗,因為以前除了割膠,他也經常參與婚宴服務,有了一定的烹飪基礎。
(拍攝:陳梧源)
在訪問時,蕭國栓分享了他對狗仔鴨的烹飪心得,他說,柚子葉是這道菜的靈魂,葉子香氣有助於去腥。
他指出,這道菜的薑片要厚切,並且在燜煮前需先進行15分鐘的脫水,如此一來,能避免姜味過於辛辣,影響整體味道,而且脫水後的薑片口感爽口,不會起絲。
“在烹煮前先把薑片脫水,也有助於薑片更好地吸收醬汁,因此在品嚐時,鍋內的姜也能入口,而且姜也非常入味,此外,炸過的鴨肉可以確保在烹煮過程中,鴨皮不會輕易脫落。”
他提到,以前人們在宰殺鴨子時,會保留現場取出的鴨血,而他則是在處理鴨肉時,將鴨骨血保留下來,讓鴨血香氣留在醬汁中,提升整道菜的鮮味。
他說,這道菜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翻炒鴨肉,必須將鴨肉炒至出水,若這步做得不好,將會影響到菜餚的口感,而燜鴨則能讓肉變得Q彈,否則肉會變得軟綿無口感。
“水份必須剛好蓋過鴨肉,因為太多會導致肉煮得過爛,時間長了口感不佳,太少則無法達到充分的燜煮效果,不夠入味。”
他認為,將八角磨成粉後能更好地融入菜餚中,避免出現雜味,而使用麵粉勾芡的醬汁,口感會比較粗糙,讓人口中有“起沙”的感覺。
蕭國栓說,以前人們確實使用狗肉烹製這道菜,隨著時代變遷,才改為使用鴨肉代替,他曾嘗試用其他紅肉替代,包括豬肉、羊肉和雞肉,但發現只有鴨肉最為適合。
“這道菜的特點就是醬汁濃郁,非常適合下飯,出鍋時總是香氣撲鼻,所以我常說‘3片肉,1碗飯’。”
他說,在雪州的士毛月、霹靂等地,雖然都有狗仔鴨這道菜,但每個地方的味道各有不同。
“我對食物一直抱有創新想法,所以有改良了這道菜的配方,重新調整了八角、姜和小茴香的份量。”
他指出,當年在吉隆坡開餐館,顧客有福建人、潮州人、廣東人,所以必須要迎合大眾口味,這道菜原本藥材味較重,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所以他改良了食譜。
“狗仔鴨”的由來:
據說,先賢當年到知知港開採錫礦,由於交通不便,只能以最原始的人工方式採錫,利用天然河道的水割沙溝,因為經常泡在水裡洗錫米,導致身體溼氣重,為了祛除寒溼並滋補身體,當時的人選擇烹煮狗肉,並加入特調的香料來食用。
那時候狗肉被稱為香肉,後來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一代對狗肉的接受度逐漸降低,因此在烹製上,以口感極為相似的鴨肉取而代之。這樣一來,原本以狗肉為主要原料的菜餚,便演變成了今日被稱為“狗仔鴨”的佳餚。
步驟: 1.先將鴨肉均勻抹上醬油,再將鴨肉炸至金黃色。 2.鴨肉出鍋後,以水清洗去除油味,再將鴨肉切塊。 3.鍋內加油後,放入姜爆香,直至煮出一半水份。 4.加入柚子葉、小茴香、八角,翻炒幾遍。 5.再加入鴨肉、腐乳、粹豆醬。 6.必須將鴨肉炒至脫水,再下黑醬油。 7.此時放入水,水必須蓋過鴨肉,進行燜煮半小時。 7.半小時後,可以加入鴨骨血,以及麵粉勾芡,邊攪拌邊倒入鍋中。 8.最後淋上油,以鎖住醬汁和鴨肉,並稍微待收醬汁即可。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