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与资深芙中校友叶金福驱车赶往格拉旺百年老医院探访病重的周厚荣兄,当时他的精神状态似还不错,只是身体很虚弱,由于病情关系院方不太允许访客探访,我们只能匆匆与他见上一面,祝他早日康复就告别,那料从此与他永别,同道中人又走了一位,内心的悲怆,难以形容。
同道中只有我与吉隆坡文史学者刘崇汉,与周兄的交情最好,只要有上知知港考研,我们都会找上在强中号孜孜不倦干活的周兄,这是我们到知知港进行田野历史考察工作,必例行到访的驿站。
ADVERTISEMENT
知知港这个尚未被英属政府划为华人新村之前,她早就是华人先贤用血汗一点一滴砌造起来,拥有历史底蕴深厚的华人城镇。
当我来知知港考研时,常载老友同行,我一定先到强中号报到,而老友通常会去寻地方美食和老咖啡店消费,美其名活络地方经济,同时可感受老城镇的氛围。
到访知知港不仅仅与好客的周兄叙旧,更多时候是向他讨教知知港的人文轶事,并针对地方上的文史演变深层交流,他是知知港一部活的历史书,周兄从其先父接手经营多年的强中号,在地方上更是无人不晓的中药店。
年前当厚荣兄获悉我与团队为森华堂负责筹备森州首家华人文史馆,向他征求文物和资料时,他二话不说,把他收存多年,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文献和文物,无条件捐献给文史馆。
文史馆今天在知知港和芙蓉老街的展出单元,周兄所提供的历史照片、文献、文物用具等,在数量上占有一定的比重。
其中芙蓉单元的一道文物墙,所展示强中号早年与芙蓉一些商号的来往帐单,重点是这些商号很多已是走入历史的老字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帐单展示在这道文物墙上,突显华人经商传统的人文气息。
周兄通过文字记录这片土地历史的著作,能真实反映他生前对知知港这片乡土的热爱;他前后自资共出版了三册知知港开埠史料的回忆录,他第三册开埠史书在2022 年出版面世时,他已高龄81岁。
尚有一项几被遗忘的深具意义往事,周兄生前除了是一位很活跃的社团学校地方领袖,他也是一位备受尊重的马华元老。
2013年当行动党的陆兆福飞象过河攻克真纳州选区时,他感受到知知港是人文气息浓郁的乡镇,并主动赞助印制专推介知知港地方人文导览宣传册子,并邀请我规划内容。
再经过对外的宣扬,知知港成为热门的国内旅游景点之一,为知知港带来商机,从未有过民宿和餐饮业林立的旺象,周兄曾在星洲日报发表肯定我们这方面策划和努力,这种超越党派,无畏无私的文人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的尊崇和怀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