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大国领导人来访,本地的媒体总少不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从红地毯欢迎仪式,到高规格的官方晚宴,再到双边会谈签署合作备忘录,这些画面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对许多普通民众来说,心里也许会默默浮现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民众的声音往往被主流媒体主导;但如今社交媒体盛行,留言区成了民意投射场。甚至在“水军”横行的时代,真正的民间声音与带风向的评论交织其中,一窥民众内心的感受。
ADVERTISEMENT
在马来媒体的留言区中,不少人提及2013年习近平首次访马的情景,并对当时反对党批评纳吉“出卖国土”的言论冷嘲热讽:“当年骂纳吉的那班人,如今自己在做一样的事,怎么没人说话了?”
土地课题历来是敏感焦点。一些网民更将中国投资与“抢地”联想在一起,从劳勿“抢救猫山王”事件,到近期印度庙非法占地引发的拆迁风波,民间情绪一再发酵。在国土主权的议题上,当中国领导人到访,一些人担忧“大马会不会再被卖一块地出去?”
另一个最直接影响人民日常的,就是——封路。许多驾驶者因为未事先了解好交通改道信息,被困在车龙中进退不得,骂声连连。在他们眼中,领导人到访不仅没有带来实质好处,反而影响他们上班、送孩子、办事的效率。
当然,也并非所有网民都一味反对。也有人理性指出,大国领导人属于高风险对象,安全规格自然严密,特别是中国、美国、北韩、俄罗斯等国的元首,是恐袭、间谍与暗杀组织的首选目标,稍有疏漏便可能引发外交危机。
其次,中国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棕油、半导体、农产品、电子产品的出口,都与中国息息相关。习近平此行,正是谈新投资、基础建设、科技合作与区域安全的大好契机,属于长远战略,而非即时利好。
换句话说,与其抱怨两小时的塞车,不如思考未来几十年的经济走向。
虽然国家级合作看似宏大壮观,但不少本地商家却未真正感受到“中资涌入”所带来的直接红利。以餐饮业为例,尽管中国游客人数有所增长,但他们多数只是前往特定的网红餐厅打卡拍照;碍于饮食习惯差异,真正消费时仍倾向选择口味熟悉的中国餐馆。相较之下,本地小食摊、传统咖啡店或街边美食,并未因中资带动而显著受益。
中企如雨后春笋般开设的连锁餐饮,也被视为另一种“竞争压力”。这类变化虽属市场规律,却也加剧了普通商家的无力感与焦虑。
如今正值大马担任东盟轮值主席之年,习近平的到访无疑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特别是在美国不断推出新关税政策的背景下,马中关系的一举一动都被全球观察。大马会否被卷入中美博弈?是否能在两者之间保持灵活平衡?这些问题或许离普通人很远,但其决定的却是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面对这些看似负面的言论,其中有些或许并非毫无根据。毕竟“无风不起浪”,若非真的存在某些现象,又怎会让水军轻易抓住话柄、制造攻势?在此情境下,政府的角色尤为关键。如何回应人民被“带风向”的焦虑,如何在“经济谁受益”的矛盾中找出平衡,让基层民众也能分享到国家发展的果实。
舆论可以被引导,但民心不可忽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