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8日讯)从IT程序员转型成为餐饮业者,华裔男子希望帮助传承家族生意之余,也能把芙蓉独有的美食文化,推广给更多人认识,且品尝当地独有的美食。
ADVERTISEMENT
来自霹雳怡保的刘志豪(44岁),是芙蓉儒记牛腩粉的业者,而这门生意,正是他从妻子家族手中接过,如今,他投入这门行业已有超过15年的经验。
说起芙蓉牛腩粉,“儒记”这名字可谓是老字号,外来人一提到芙蓉的牛腩粉,“儒记”肯定是绕不开的名字。
根据记载,“儒记”牛腩粉是由潘儒先所创立,当时来自中国海南岛的潘儒先,以故乡独特秘方烹调而成的牛腩粉,在芙蓉旧巴刹售卖,更使到其牛腩粉成为了芙蓉独有的美食。
后来,潘儒先也把手艺传给下一代及员工,使到芙蓉牛腩粉的传承遍地开花,至今不仅让芙蓉人能有机会品尝到这道美食,更把牛腩粉的名声,打出森州以外的地方。
2007年合资开设店面 兼职打理
作为潘儒先的第四代传人,刘志豪在《花城》社区报指出,潘儒先是其太太的外公,当时其公公退休后,就把手艺传给岳母。
“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外公售卖的牛腩粉,一碗才5毛钱。”
他披露,其岳母后来在沉香经营继续一个小档口,在售卖了牛腩粉几十年后,就搬迁到梅岭,与其妻舅一起做生意。
他说,由于他们发现当时市面上,没有专属牛腩粉的店面,于是他们决定在直至2007年,合资开设一间店面,并把店面设立在芙蓉大街。
刘志豪指出,虽然店面是在2007年开设,但当时自己只是“兼职”性质,店面是由太太与妻舅打理,岳母尽管退休,但仍会给予指点,而他本身,则是继续着程序员的工作,偶尔只是帮助店面进行市场宣传工作。
两年后辞职程序员 与太太接管生意
直到两年后,他才正式辞职,并与太太完全接管牛腩粉店面,从一个餐饮小白开始做起,慢慢接触这个陌生的领域。
刘志豪说,虽然他本身喜欢料理,但之前却不曾接触过餐饮业,所以在初期,他每天会到餐厅帮忙,其岳母及妻舅也会给予指导,而他也花费了一段时间,从洗碗到准备食材,逐渐上手及适应
对于他个人而言,以前上班族的工作时间相当固定,而且西装笔挺,但在接触餐饮业后,生活作息就必须进行调整,所幸经过一段时间,他也成功克服这些困难,并不算过于难的挑战。
芙蓉牛腩粉特色是‘干捞’
对于芙蓉牛腩粉的印象,刘志豪说,芙蓉牛腩粉是属于海南风格,并放有花生、芝麻、咸菜及青葱,与别地方的牛腩粉相比是较为不同。
“最特别的是,芙蓉的牛腩粉是属于‘干捞’,汁料是由牛肉汤及家族秘方来调制,而吉隆坡或柔佛东甲的牛腩粉,则是属于汤面,类似与药材汤。”
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外地人经常来到其店用餐时,都会感到好奇,为何芙蓉的牛腩粉是浓稠的干捞面,每次他都会向顾客专门介绍,并且顾客才尝过后,也会开始爱上干捞的牛腩粉。
“我发现到,其实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芙蓉牛腩粉,相比其他地方的牛腩粉,芙蓉牛腩粉的知名度相比,还是稍微逊色。”
因此,这也让他有了一种使命,希望进一步推广芙蓉牛腩粉,让更多外地人知道芙蓉牛腩粉的特色。

疫情打乱部署 关闭外地店铺
刘志豪透露,该店早前的经营理念,是希望打造成清真餐厅,惟后来面临员工短缺,多方面符合不到大马伊斯兰发展局(JAKIM),清真认证在疫情后,就被逼取消。
无论如何,他说,其店仍属于对“穆斯林友好”的餐厅,这几年也获得不少友族顾客的支持。
他提到,目前除了有芙蓉总店,也在新那旺及芙蓉新城开设分店,而根据原本的计划,他希望在每一州属,都能设立分店,而他也曾经在柔佛及雪隆一带,落实过分店计划。
惟2019年一场疫情,打乱了整个部署,再加上经营理念的调整,使到刘志豪最终关闭了外地的店铺,只留下芙蓉的3个店面。
尽管如此,他说,芙蓉的市场已经饱和,而冲出芙蓉提高芙蓉牛腩粉的知名度,依然还是在其计划中,惟他希望透过上次的失败经历,寻找有潜能及有诚意的合作伙伴。
他不希望为了拓展业务,而无法控制好食物的品质,让品质得到保障,这不仅会让店面的名誉受损,也会影响妻子外公一辈子打下的好名声。
对于这些年来的经验,刘志豪说到,自投入餐饮业以来,他对自己的决定不曾后悔,而且,不少顾客也从其岳母开始光顾,直至现在三代同堂,仍会继续来到其店光顾。看到顾客们对美食的情怀,也令他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