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2:42pm 23/04/2025

人生百态

彭欣怡

人生百态

彭欣怡

彭欣怡 | 笑脸后的意义

每次刷开脸书,除了“赞”之外,如今多了许多表情图像,让使用者可以更传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心情。比如,“拥抱爱心脸”代表关怀,“生气脸”表达愤怒,而“赞”仍象征认同。这些表情的加入,使得脸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平台,而增添了更多人性的温度与情绪的交流。

然而,近年来在脸书上表达自我近况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资讯的涌现。这些内容真假难辨,营养价值也参差不齐,似乎只是为了博取眼球与流量。而这样的趋势,其实也蔓延到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不再是脸书独有的现象。

ADVERTISEMENT

不过,目前仍然只有脸书提供多种表情图像可以点击,其他平台大多只有“爱心”或“赞”。虽然我不是重度社交媒体使用者,但从我个人观察来看,在脸书上,无论是严肃的贴文、娱乐内容,甚至再平淡不过的讯息,常常都会看到“笑脸”表情图像。这让我感到好奇:笑脸,难道不该是看到有趣或幽默内容时才会出现的吗?为什么在一些本应严肃、值得深思的新闻或贴文下,依然会看到“笑脸”?

也许,这与网络上日渐增多的酸民文化有关。很多时候,酸民的留言总隐藏着一种自以为是的“高姿态”,一种“我看穿但不说破”的冷嘲热讽。他们用戏谑的口吻批评、挖苦、嘲笑,认为这是幽默、犀利,甚至引以为傲。而这样的“幽默”,往往获得更多“笑脸”的附和。

渐渐地,网络变成了一个不鼓励真诚表达的地方。在留言中“好好说话”变得稀有,反而讥讽与冷笑更容易吸引注意力。而那个原本代表欢乐、轻松的“笑脸”,也逐渐变成了另一种讽刺的符号。

我们是否也该思考:这个“笑脸”,真的是笑吗?还是一种麻木的反应?一种对他人处境的轻视?甚至,是我们对现实无力改变后的自我解嘲?我们每一个点击、每一个表情,其实都在塑造一个集体情感的氛围。如果连面对严肃议题都只剩下冷笑,那我们究竟是变得幽默了,还是走向无情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