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4日讯)手作有价,信任无价!
向来点子多的芙蓉万茂新村村委会这回善用空间,在新建的舞台下方打造“台底猫”咖啡馆,而且里面有文创手作角落,是以独特的“无人导购,信任付费”方式运营,以信任唤醒社区温度。
ADVERTISEMENT
风格简朴却富含意义的咖啡馆是在今年年初悄然诞生,没有华丽的广告,也没有喧嚣的推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静静流淌的人情味与信任感,这就是由万茂新村村委会一手打造的“台底猫”咖啡馆。
与一般商业咖啡馆不同,“台底猫”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运营方式,在结合各手作达人寄卖的文创手作角落实行“信任付费”。在这里,除了餐饮外,所有手作展示架上的商品均无人看管,顾客可通过阅读文字了解手作人的品牌故事,选择手作品,再自行扫码付款。
对外人而言,也许这是一场“考验人性”的大胆实验,但在村长郑进蕊的眼里,这不是考验,而是一种选择,是对“人性本善”的坚定信念。
郑进蕊受访时指出,“台底猫”之名源自当地地理位置,即咖啡馆设立在新村民众会堂新建的舞台下方空地。这原本闲置的空间,即将成为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核心场所,更希望让这个空间活起来,为新村注入全新活力。
整个咖啡馆的设立,得益于联邦政府推动的昌明社区繁荣项目(Sejati MADANI)计划,村委会于去年5月提出申请,7月获批,短短一个月内正式投入筹建工作。而作为只有临时占地许可证(TOL)的村委会,要在民众会堂建起“商业建筑”的程序相当繁琐,加上地基工程耗时3个月,直到今年1月才完成硬体设施,之后再陆续添购软体设备。
从无到有,村委会从规划到完工的“台底猫”,店内装潢以混凝土为基调,搭配从各地“淘来”的二手木制桌椅,加上墙面上绘满了猫咪图案,处处可见环保与手作的温度。不仅如此,店内大部分灯饰、摆设多由村委会DIY完成,既节省预算,也体现社区参与精神。咖啡馆内弥漫着手作的温度,柔和的灯光则营造出温馨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区客厅。
目前,为了配合民众会堂今晚举办的卡拉OK比赛,“台底猫”也正式步入试营业阶段,即日起暂定每逢周五、六、日的下午至晚上开放,店内提供咖啡、饮料与轻食,虽然餐饮种类不多,但会逐步增加,保持社区手作与美食同步成长。

咖啡馆一隅设有“文创手作角落”,一整面墙的展示柜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本地手作艺品,从布艺收纳袋、钥匙圈、古风画手扇、手工皂、植物种子装饰品到微型滴胶饰品,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而温暖的故事。
在文创手作角落中,结合了各种文创人的匠心之作,更少不了代表万茂新村的特色产品即向阳饼、向阳凤梨酥、向阳3Q饼。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微型滴胶磁贴,一包包的“Ikat Tepi”(绑边茶水)造型的滴胶磁贴,不仅创意十足,更体现了大马独有的文化特色。
这些手作达人大部分都是万茂新村村民,或者活跃于新村社区活动的手作人,当然也有来自该村唯一的芙蓉美门残障关怀中心障友们的作品。
由于创作者大多拥有正职或无法长时间驻守店内,因此,咖啡馆选择了一种“信任付费”的方式,将管理的工作交还给顾客的良知。
展示柜上所有作品标明价格与简介,同时附上付款二维码,消费者在选购产品后可直接扫码转账付款,不设找零。
“如果顾客认为这份作品的价值高于定价,也欢迎多付一点。但千万别少给,毕竟这都是精心制作的心血。”
郑进蕊笑言:“我们希望推动一种观念,你付的钱,不只是购买物品,也是对创作者心血的尊重。”
而这种信任感在社会上越来越缺乏,她希望这种难能可贵的信任感,能从万茂新村做起,倘若有外地游客到来,同样能感受到这种被信任感,即便回到属于自己的城市,也会互相感染其他人,唯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温暖。
或许这样的做法,会有很多人不认同,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一种奢侈品。然而,郑进蕊却坚信:“我不是在考验人性,而是相信人性本善。”
她忆述,对于善良的坚定,是源于10年前,曾看过一篇日本新闻报导,在日本乡村的年长者都会自供自足,将自家蔬果、手工品摆放路边贩卖,全程无人看管,任由路人自行付款,将相应的价钱投入收银箱中。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也是一种美学。哪怕是我们这里(万茂新村),只要有人带头做出改变,社会氛围也会跟着变。”
郑进蕊坦言,尽管起初在村委会会议中提出“信任付费”概念时,引来不少质疑,有村委担心“贪便宜”的顾客,也有者担忧物品遗失,但她仍坚信,社区需要这种信任机制,让文创手作角落能减轻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唤醒人心中的美好。
被询及,从手作品展示至今,是否都“经得起考验”时,郑进蕊笑称,尽管咖啡馆并没有设置大门或栅栏,夜间无人看守,但所有产品依然完好无损。虽然未来可能因卫生考虑,需要安装简易围栏,但她强调:“那只是为了防动物,不是为了防人。”
对郑进蕊而言,“台底猫”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更是“以商养村”的概念,通过经济活动带动新村社区参与的同时,反哺社区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其中,文创手作角落中的“五粒子”(Batu Seremban)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作为七八十年代的常见童玩,其游戏玩法,游戏者必须单手抓起五粒子,向上轻抛,让它们随意着地。接着,需以单手捡起其中一粒子,然后再往上抛,空手时再捡起另一粒子,然后接回由上落下的粒子,以此类推,直到捡起所有五粒子。
文创手作角落售卖的“五粒子”,都是村委会以向阳(向日葵)主题图案布料缝制,它被村委会重新包装,以环保布料制作,不仅承载记忆,也重新唤起代际情感连接,希望可以将此再度打造成万茂新村独有的游戏文化,让现代人能够短暂放下手机,回味儿时童趣,也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新村不只有美食,还有文化与故事。
此外,来自残障中心的作品如手工皂、编织篮,也被展示在手作展示柜上,打造成有温度的商业生态圈,让边缘群体有机会参与,也让“以商养人”的概念发挥地淋漓尽致。
“其实,很多人问我,不怕(东西)被偷吗?我反而想问,难道我们真的活在一个无法信任的社会吗?”
郑进蕊强调:“我们不能因为被骗一次,就否定所有人,我们需要信任,因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纽带。”
“台底猫”不只是万茂新村的社区咖啡馆,它通过一杯咖啡、一份手作、一股信念,轻轻唤醒这个社会最被遗忘的力量,那就是信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