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来10日讯)“我一天收入才赚了约10令吉,一个月净收入不超过500令吉,哪有能力承担销售亭的租金?”
一名在汝来旧街售卖鲜花的小贩德薇(43岁)声称,早前有关当局前来通知她有关销售亭(My Kiosk)的安排时,并未明确说明需要缴付租金。
ADVERTISEMENT
结果自己在销售亭营业后,生意冷淡,根本承担不起销售亭的租金,而且封闭式的销售亭也让人觉得闷热不堪。
“我在汝来摆摊已经16年了,以前一天可以赚到100令吉,现在却只有10令吉。”

德薇透露,自今年3月起,她为了帮补家用,也到国际机场兼职,希望能赚取一份固定收入。
她也展示了花材的成本,平均每4天,她就得进货超过200令吉,扣除成本,几乎所剩无几。

根据了解,汝来区大多数销售亭都有小贩入驻,但多数是原本就在原处经营的小贩。他们过去以帐篷或大伞遮风挡雨。
至于空置率较高的销售亭区域,多数原本就缺乏小贩进驻,显示有关地点人流稀少,自然乏人问津。
有小贩坦言,以前用帐篷经营档口更为灵活,而且不用缴租金。如果觉得某个地方生意不好,还可以换地方,这就是流动小贩最大的优势。

在汝来迪沙佳思敏处共有5个销售亭,皆是“爆满”状态,甚至还可见沿路的5名小贩继续使用帐篷营业。
销售亭小贩阿菲赞与凯鲁皆说,他们早期是使用帐篷售卖食物,由于常大风大雨,使用帐篷极为不方便,因此曾向市政厅建议建设固定摊位。
“当时我们的建议没有被接受,后来政府推出统一设计的销售亭,我们也接受了。虽然不能自由设计,但至少能遮风挡雨,算是有了保障。”
关于销售亭的电力供应,虽然是以太阳能为主,供电稳定性欠佳,但两人异口同声表示,每月租金才150令吉,至少不再受天气影响,也更合法、安心。

马华汝来新城支会主席邱成安说,他在汝来凤凰山庄一带经营生意,每每途经该区的两个销售亭区域时,总觉得惋惜不已。
“销售亭建得很好,设计也统一、美观,设施齐全,但却乏人问津,实在可惜。”
他说,这种现象突显出政府在选址和需求评估方面欠缺统筹,这些地方根本没有现成的客流基础或小贩网络,设立了也没人租用,反而沦为“白象计划”。
他进一步指出,反观一些热点区的小贩,则是原本就在当地经营多年的业者,只是从帐篷“搬家”到销售亭,称不上是新增创业机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