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发布: 3:25pm 14/05/2025

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摄影:陈梧源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中英华小校方赠送纪念品与感谢状给森华堂妇女组;后排右三起为巫凯军、郑丽霓、泽维尔、黄翠暖、黎金香、李测明、谢琪清、林秀丽及李欣峰。

(芙蓉14日讯)在森华堂妇女组的指导下,芙蓉中英华小的159名学生用稚嫩的小手学习裹粽子,通过别开生面的课堂,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中英华小今早举办了“粽香满园,共庆端阳”粽子工作坊,让全校各族师生共同体验裹碱水粽的乐趣,并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而这也是该校首次举办的裹粽子活动。

ADVERTISEMENT

森华堂妇女组的成员们耐心地指导学生一步步完成裹粽子的过程,从卷粽叶、加入糯米到绑紧粽子,细心传授每一个环节。虽然孩子们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但成员和老师们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一些已经学会技巧的非华裔学生甚至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场面温馨和谐。

(视频:陈梧源摄)

在活动开始之前,森华堂妇女组主席黎金香向学生们解释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粽子与节日的关系,并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

除了粽子,妇女组也介绍了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包括插艾叶、点雄黄酒、吃粽子等来消毒避疫,使学生们对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

黎金香表示,这项活动原本只计划开放给12名成员参与,但由于大家热情高涨,都希望将裹粽子这个传统习俗传承给年轻一代,最终共有18名成员参与。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谢琪清(后排左三)与学生们一起下手体验裹粽子的乐趣。

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主持开幕仪式时表示,华校不仅是华裔子弟学习母语的地方,更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透过举办各类传统节庆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他说,华校过去举办的传统节庆活动以春节为主,其次是中秋节,近年来则陆续增加冬至和端午节,让孩子们逐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他也说,冬至与端午节活动以前比较冷门,但随着华团组织与校方的积极配合,现在变得很普遍,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学生们在有奖问答环节中接受有关端午节知识的考验,左为黎金香。

他指出,今年芙蓉县31所华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举办端午节相关活动,特别是让学生亲手裹粽子的体验,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对端午节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也学会裹粽子。”

他强调,华校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如果连华社的孩子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又如何期待其他族群来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学生们认真学习裹粽子的技巧,通过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认识端午节。

董事长李测明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表示屈原在遭人陷害后,因痛惜楚国灭亡而投江自尽,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对此,他呼吁学生们要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在国家面临威胁时挺身而出,勇于保卫家园。

他也鼓励学生们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将来长大为国家的服务。

家协主席林秀丽向学生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并讲解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粽子的多种类型。

她指出,传统节日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已逐渐淡化,因此,希望学生们能够怀着敬意与热爱之心,积极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责任。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妇女组成员细心教导学生如何捆绑粽子。

校长郑丽霓表示,这场端午节裹粽子活动原本不在学校的年度计划中,但依然在两个月内筹办,并在森华堂妇女组的大力协助下,得以顺利举行。

她指出,尽管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的重要节日,但也提醒着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学生在校长的指导下将糯米放入卷好的粽叶。

她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尽本分把课业学好,但如果尝试后但成果仍不理想,也可发展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裹粽子就是一种实用的技艺,也可能成为未来的出路。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要相信自己,除了掌握好知识,也可掌握好一门手艺。”

出席者尚有该校董事巫凯军、校友会主席李欣峰、神父泽维尔、森华堂妇女组署理主席黄翠暖等。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非华裔学生第一次尝试裹粽子,表现特别积极。

莎丽娜: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

在中英华小执教逾26年的巫裔教师莎丽娜,在观察了裹粽子的过程后,也亲自上阵指导学生,手法显得十分熟练。

莎丽娜受访时透露,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裹华人粽子,但让她感到惊喜的是,这个过程与她熟悉的东海岸马来粽(Ketupat Daun Palas)非常相似。

她表示,自己很高兴能参与这项活动,并从中体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

她说,虽然两种粽子的背景与由来不同,但各族之间可以相互理解、互相包容,这是多元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精神。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莎丽娜(右)在掌握到裹粽子的手法后也亲自教导学生。

哈伦(四年级学生)

“我以前从来没吃过粽子,更没有试过裹粽子,这次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的很开心,也让我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文化。”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哈伦

陈凯阳(六年级学生)

“裹粽子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才知道原来包粽子是那么辛苦,平时在家只是买来吃。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回家后我会把今天的经历分享给父母。”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陈凯阳

谢佳妤(六年级学生)

“通过学习整个裹粽子的过程,我了解到端午节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与智慧。我觉得古人非常聪明,竟然能想到用粽子来防止鱼儿咬到屈原的身体。”

供星洲网/粽香飘校园 中英华小各族师生齐裹粽
谢佳妤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