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4:24pm 18/05/2025

陈劭扬 | 素质网红 也能不靠学历包装

近年来,国内网红群体逐渐壮大,从美妆博主、健身达人,到知识型KOL、搞笑视频创作者,各式各样的人在网络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然而,公众对网红的普遍印象仍带有不少偏见,比如肤浅、无知、只会拍视频吸流量、缺乏社会责任感。

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促使国内近期推出一个节目,并集合数十名知名网红同台,节目主题强调“其实很多网红都有大学文凭”,试图以“学历”来重新定义网红形象,摆脱外界对“网红无脑”的刻板印象。

ADVERTISEMENT

此节目的横空出世,确实迎来不少好评和关注,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努力真的能够打破社会的刻板印象吗?又或者,这只是另一个形式上的包装,试图用学术背书来掩盖网红生态背后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必须厘清一点的是,学历与一个人是否具备影响力、是否有社会贡献,并不具备直接因果关系,因为拥有高学历,固然代表一个人在特定学科受过训练,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在网络平台上一定能产出优质、有意义的内容。

事实上,社交媒体的本质就是以“娱乐性优先”,平台演算法往往偏好高互动、高争议性内容,因此,能在平台上走红的网红,依靠知识或逻辑只在少数,更多是通过外表、情绪张力、甚至是刻意制造争议,这种内容更容易获得点击、点赞、转发,这正是大众批评“网红文化”低俗化的来源。

在演算法主导的环境下,即使贵为博士,但如果内容缺乏流量吸引力,也可能被边缘化,反之,有些连中学都没毕业的网红,只要懂得操作镜头、懂得迎合观众情绪,同样能吸引百万粉丝,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学历,而在整个内容生态的价值导向。

把“网红也有大学文凭”作为亮点宣传,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洗白”的尝试,企图说服大众,他们其实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人,他们是读过书、懂知识的社会成员,这背后的逻辑是,学历等于能力,能力等于可信赖。

然而,这种想法本身就值得质疑,一个人的可信度,不应只以学历来衡量,而应该是看其长期行为、立场表达、内容深度,以及对社会议题的态度与处理方式。

当然,大众本身在网红现象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许多高流量的内容,并不是网红自己单方面推出来的,而是因为观众的点击、评论、模仿与转发才被放大,公众的喜好与互动习惯,实际上正是决定一个网红能否走红的关键因素。

比如,一个分享我国本地教育制度问题的影片,往往点赞不到1000,但一个“换装挑战”视频,可能一夜之间破百万观看,这种现象其实在提醒我们,网红固然有责任,但大众的“消费偏好”也在塑造这个生态。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网红有没有学历”,而在于整个内容创作与消费的文化风气,我们是不是愿意给更多理性、知识型、具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更多空间?平台的演算法是否能在娱乐与深度之间取得平衡?学校教育与媒体素养课程是否能从小培养年轻人辨识内容的能力?

如果只是寄望于学历来改变人们对网红的看法,这种转变注定是表面化,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需要靠文凭来包装,真正具备影响力的人,也不会仅仅靠学历来证明自己

身为网红,必须清楚地知道,一时的热度始终是借来,长期的影响力才是属于自己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