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伦|养狗比养娃更流行



曾几何时,华人讲求“多子多福”,一家五口以上是标配,可是到了今天,独生子女成了主流,结了婚没生孩子的夫妻也越来越常见。说起原因,我身边朋友最常讲的就是贵、累、自由没了。
小时候常听到人说“孩子多,好热闹”,如今这句话,恐怕很难再听见。对一些夫妻来说,要孩子,不如养狗养猫,生二胎,先问银行户头够不够“奶粉钱”。
ADVERTISEMENT
其实,不要以为年轻人不想要孩子,而是不敢生。一个朋友说“我不是不喜欢小孩,是现实不允许我喜欢”,房价高涨、通胀压力、教育费用动辄上万,孩子的花费从怀孕就开始烧钱,无底深渊。
还有一对朋友,夫妻俩住在吉隆坡的黄金地段,开的是跑车和名车,育有两个孩子。在我们外人看来,想拼到四胎、五胎似乎不是问题,但事实上,光是两个孩子的开销就让他们直呼吃不消,更别说是一般家庭、普通老百姓了。
说到底,养一个孩子远比以前更“昂贵”,不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时间、精力与机会成本。
我曾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分享,与其凌晨3点被婴儿的哭声吵醒,不如凌晨3点被狗踩脸叫饭。毕竟狗不会经历叛逆期,不会在小学时吵着要你买游戏机,也不会一气之下把手机砸进马桶里。
这并不表示年轻人不具责任感,而是他们在衡量承担责任的方式时,做出了更符合现实的选择。宠物带来的情感满足、陪伴感,虽然不等同于孩子,但某种程度上,刚好填补了不生育所带来的心理空缺。
近年来,政府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如税务减免、生育津贴等,但效果不彰,华裔家庭更倾向“质”而不是“量”,不少父母宁愿花大钱让独生子女读国际学校、补习、学钢琴,也不愿意“再来一个”。
此外,还有不少人担心社会资源分配、教育制度的不公平,加剧了“不想多生”的情绪,生一个已经够焦虑,生两个,简直是挑战极限。
华裔生育率的下滑,确实会影响族群结构、语言传承与文化延续,但我们也不该一味批评年轻人的选择。相比责怪他们“不生”,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敢生”、“愿生”、“能生”的社会环境。
说到底,不是年轻人不想生,是这个社会还没给他们一个敢生的底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