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 粽子市场逐渐升温




(芙蓉26日讯)端午节将至,粽子市场逐渐升温,惟高涨不下的原材料价格、消费力疲弱及裹粽传统式微,使粽子行情面临不小挑战。
端午节还有数日就到,粽子销售已进入旺季,部分相关业者反映,虽然节日氛围渐浓,市场气氛却远不如往年热烈。
ADVERTISEMENT
一些原材料供应商也指出,今年选购糯米、咸蛋黄、粽叶等原料的顾客虽有,但购买量明显缩水,从过去动辄制作3至5公斤的粽子,缩减至如今的2公斤左右,尤其是猪肉成本持续高企,令不少家庭打退堂鼓。
他们认为,除了成本压力,时代变迁下的生活方式,也让传统裹粽文化渐被边缘化,多数年轻人对裹粽这门手艺兴趣不高,甚至都选择购买现成粽子。
此外,有供应商坦言,现在前来购买裹粽材料的顾客以年长者居多,反映出家庭共聚裹粽子的文化逐渐式微,也不再亲自下厨。
在粽子销量方面,为了刺激买气,有业者近年推出创新口味,包括参巴粽及鸡肉粽等,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不过,传统口味依旧是销售主力。
除了口味创新,业者也开始从包装下手,打进送礼市场,今年还附带保温功能的包装袋,方便顾客提前购买后冷冻保存,亦可当作节庆礼品送人。
尽管面对各种挑战,无论是粽子业者或原材料商家,皆仍坚持不涨价,以维持客户群和销售量。
他们皆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价格若随意调整,将可能流失顾客,因此选择维持售价,以“薄利多销”方式稳定市场。
芙蓉孖仔肉粽东主许礼叠指出,进入五月中旬后,粽子的热卖期已开始,不少来自马六甲、吉隆坡的外地顾客透过社交媒体得知消息,纷纷前来选购,甚至也有马六甲点心店批发后转卖。
他说,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他坚持3年来未不调涨粽子售价,务求在行情低迷的当下,让更多顾客吃得起”
“我们不敢乱起价,不然顾客就会少了,如今大部分顾客仍以本地人为主,也有远道而来的吉隆坡顾客一次购买多个自用。”
他指出,近两年,他不断推出新口味以推动市场,如参巴粽、潮州红豆粽等,也有专为不吃猪肉的顾客而设的鸡肉粽,吸引一些印裔顾客前来购买。
不过,他坦言,虽然新口味偶尔吸引年轻人尝鲜,但销量最多的仍是传统口味,始终是古早味产品最吸引人。
他说,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他不忘与时并进,为了配合外地顾客和送礼需求,他今年推出了保温袋,方便顾客提早购买后冷冻保存,也更适合作为礼品。
至于原材料成本,他指出,猪肉价格波动最大,且难以控制,而其他干料则视行情适时大量采购,目前店内一共推出15款粽子,价格介于6.80至9.90令吉。

芙蓉洽记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伟坦言,今年的粽子原料销量“马马虎虎”,虽然节日前人潮增多,但买气明显下滑,购买量也远不如往年。
“顾客是有多,可是买的数量却不多,以前一买就是制作3至5公斤的粽子,现在两三公斤就算多了。”
他说,制作粽子其实非常费工夫,不比制作饼干来得轻松,也因此懂得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现在会裹粽子的年轻人没几个。
他指出,尽管市场淡静,他仍坚持不涨价,以“薄利多销”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生意一年比一年少,只能靠量来撑。
他观察到,如今会前来选购粽叶、糯米、咸蛋黄等原材料的大多是年长顾客,年轻人比较少来,也是时代的关系。
“年轻人有兴趣学包粽子的,会买大张的粽叶,但大叶子也难找,市场上反而是小粽叶需求相对稳定。
他说,以前一家人围在一起裹粽子,是一种家庭乐趣,现在真的不一样了,不仅没有裹粽子的习惯,在外面也吃不到那种回忆的味道。

福记生烧猪肉店业者邱天送指出,今年端午节的粽子原料市场“热不起来”,主因是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民众自制粽子的意愿。
“现在这样的行情,我们不会涨价,暂时还是维持原本的售价,虽然节庆临近,但粽子买气明显减弱。”
他认为,每年都是一样的情况,猪肉越来越贵,做粽子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家干脆买现成的就好。
他指出,制作粽子一般会选用三层肉、上肉或中等肉,这些都是较为昂贵的部位,导致一些家庭望而却步。
“我也听到顾客说,猪肉快买不起了,现在都是在外面随便买现成的粽子了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