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舜惠 | 别只把“红姐”当流量筹码



红姐事件沸沸扬扬,蹭流量的网络内容层出不穷。有批判的、模仿的、AI仿效的、娱乐戏弄朋友的、鸡汤励志的、改良成共鸣销售广告的……百花齐放,层出不穷。
这是流量的时代。有流量内容成了这个时代的沟通媒介,也成了价值标杆。流量像一个成绩单那样,成就和影响了一群内容创作者的生计。
ADVERTISEMENT
我们纵然知道,流量和变现的关系永远不会成正比。流量与变现,是另一门学问,但也不是今天我想讨论了。我想讨论的是,红姐事件不应只沦为一个流量议题。
红姐事件,竟乎人人都懂。但敢问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你是带着什么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吃瓜看戏的人多是常态,把事件当流量筹码的大多是为了求生,静静看戏不表态的还可能是占大多比。除了是流量密码、流量筹码,红姐事件设计了更深的社会议题:性开放、欲望与需求、性与性泛滥的界限、人性变质、性别与跨性别在社会的标签与挣扎等课题。
这一些从红姐事件直观影响的社会议题,是否有被深切关注过?
我相信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需要修的议题,每一个时代也会有每一个时代需要修的功课。每一个事件的引爆点都会有那个时代需要肩负的思想革命。从人权、女权、解放黑奴、民主革命、司法革命,无一不是从一个爆炸事件引动的。过去有过呼吁司法公平,黑人生命平等的 #BlackLivesMatter; 职场性骚然引起的 #MeToo;同性婚姻合法后的 #LoveWins和性别平权#EqualLove……
每一次爆炸性事件背后,都藏着这个时代的弊病。每一次事件的利益方或失利方经过声张、号召以后,才会有社会关注,才能有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法规。
红姐事件爆发以来,身边就有人在期待我的专栏,并问了我,会怎样批判此事。用世俗、道德、宗教、现实社会来衡量,都会有不同的对错标准。但谁对谁错、谁应该或谁不应该真的那么重要吗?
都不重要。因为这个世代肯定也不止一个红姐。性泛滥也可能有很多诠释和衡量标准;又或者像红姐这一种作风不应把矛头局限于性别或跨性别群体,因为男欢女爱的性取向也有道德沦丧、也有不修边幅。
我希望此专栏在借鉴“红姐事件“做流量的前提,可以引发更深度的思想,这个事件给这个时代的功课是什么?而我们除了吃瓜看戏,我们能为这个思想革命贡献些什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