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3:30pm 25/07/2025

污染

东盟

烟霾

烧焦味

跨境烟霾

空气污染指数

污染

东盟

烟霾

烧焦味

跨境烟霾

空气污染指数

丘明艳 | 大马当东盟主席,敢不敢管烟霾?

曾经我以为,疫情以后,“”这个词就此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当晨间阳光变得灰蒙蒙,空气中隐隐传来焚烧垃圾的焦味,我们自然懂得:烟霾又“回来”了。

ADVERTISEMENT

那天,我在采访结束后,站在路旁闲聊之际,抬头望着灰蒙的天空,嗅觉与呼吸系统在沉默中承受那股空气中弥漫的

马来西亚人对烟霾早已不陌生。除了疫情那几年,它几乎年年如期而至,往往带着印尼苏门答腊或加里曼丹的火点图。烧芭,是传统农耕中被视为高效捷径的清地方式,但随风而来的烟,却年年由大马人民替他们吸进肺里。

政府年年“高度关注”,年年在声明中奉劝国人勿露天焚烧,仿佛只要说得够多,空气就会自动变好。可真正落实了什么?文告中一贯归咎于“”,连一句直白的问责都不敢说出口。

早在2002年,各国便已签署了《东盟跨境烟霾协定》,以减缓并预防烟霾污染。马来西亚是首个签署国,而印尼直到2014年才完成批准。然而,多年来虽有诸多讨论,但实际行动寥寥,跨境烟霾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

即使没有(API)数据,人们也能凭肉身感受到污染的严重性,有时甚至比冰冷的数据还更真实。城市人民靠的不是数据,而是呼吸本身就能判断污染有多严重。孩童和老人窝在家中咳得脸色发青,却始终等不到一套真正对症下药的应对措施。

政府从未认真记录因烟霾恶化的呼吸疾病住院数据、影响经济的旅游损失、儿童长期暴露下的健康风险,或是农作物受污染带来的食物链危机。而这些,都在悄无声息中吞噬一个国家的发展,而我们却还在等“下次风向转变”。

我无意制造仇恨,更不是单方面批评印尼。相反,作为一名公民,我更希望看到我们的政府与高官,能摆脱年年“表态应付”的旧习,转向一套有结构、有担当的行动策略。我们是否有勇气推动跨国法律责任机制?是否愿意主动争取东盟层级的环境治理方案?马来西亚将在2025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倘若连最直接影响民生的烟霾问题都无力带头协调,那这“主席”头衔又有何实质意义?

马来西亚人不该年年忍气吞“霾”。我们可以善良,但不该顺从;可以理性,但不该麻木。

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人站出来说“不能再这样了”,久而久之,会被时间打磨成“大家都接受”的默认设定。空气,是我们每个人共享的权利;守护它,也应该是国家意志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季节性忍耐”。

今年的烟霾来了,和往年一样。但愿明年不再一样。因为当一国的天空,年年都泛灰依旧,那不是天气,而是态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