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也有“落难”时? 组屋拿督公神龛成“神像收难所”



(芙蓉28日讯)神仙也有“落难”时?芙蓉亚沙再也组屋一带的三个拿督公神龛沦为民众随意弃置旧神像与祭拜用品的“众神之地”,不仅对神明缺乏尊重,也破坏市容及卫生环境,引发居民关注。
继上个月在芙蓉迪威再也(Thivy Jaya)一座拿督公神龛旁发现多尊被遗弃神像后,亚沙再也组屋区如今也出现类似情况,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地三座拿督公神龛皆遭遇相同问题。
ADVERTISEMENT
据了解,该组屋区已有近40年历史,附近的三座拿督公神龛也存在数十年,至今仍有善信供奉,其中B座的拿督公更会定期举办神诞庆典,是当地社区的信仰据点之一。
然而,如今这些神龛周边却堆满来自不同宗教的神像及祭拜物品,包括佛教、道教及印度教的旧神像、香炉及神像画等,有的甚至已褪色泛白,或遭雨淋后损毁,情况惨不忍睹。
根据观察,A座靠近主要道路的两座拿督公神龛,其中转角处的一座情况最为严重,不仅化宝炉旁堆放着大伯公与象头神的旧神像,神龛后方也塞满各种裱框神像画,神龛上方则摆满小型神像。
附近的摊贩透露,这种现象在大约4年前开始出现,民众不知何故把不要的神像遗弃在此,之后就越来越多,但也有人会在“看对眼”后,将部分无主神像“请”走重新供奉。
居民受访时纷纷表示,这种随意弃置神明的行为既不文明,又不敬神,同时也破坏整体卫生,甚至可能引起其他族群的误解与不安。
他们也对组屋区的清洁情况表达不满,质疑管委会是否有在定期打扫,但同时认为,多数乱丢垃圾的行为来自租户,只有少部分居住在此的业主会不负责任。

居民郑金香(70岁)表示,她在组屋区经营报摊十余年,虽然平时较少供奉拿督公,但近年来确实观察到神龛逐渐被当成“弃神点”,且神像数量不断增加。
她认为,请神要恭敬,送神也要恭敬,如果民众不再供奉,就应该请教庙宇如何妥善处理,而不是随意丢弃,任由风吹雨打。
“很多人求神时很虔诚,但一旦不再需要,就随手抛弃,甚至为了省事直接放在别人的神龛旁或大树下,这其实是对神明的不尊重。”

亚沙再也组屋管委会秘书罗斯丽娜透露,居民曾针对神像遭弃置的问题向管委会投诉,而他们数年前也曾出资请人清理B座拿督公神龛周围的旧神像与垃圾,但由于另两座靠近主要道路的神龛属于芙蓉市政厅的管辖范围,管委会无权处理。
“我们确实曾向市政厅反映其他两座拿督公神龛的情况,但当局至今未采取行动;至于B座的部分,考虑到宗教敏感,我们还是请了专业人士来处理。”
她指出,B座神龛过去除了堆放神像,也堆积大量垃圾,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堆积物可能引发卫生问题,尤其在蚊虫滋生的情况下,导致骨痛热症疫情发生。
“虽然我们曾清理过,但还是有人偷偷把旧神像放到比较隐蔽的角落,神龛四周也常见垃圾,真的很令人无奈。”

万茂州议员叶耀荣受询时表示,亚沙再也一带以华裔居民为主,因此在组屋区看到旧神像被遗弃在拿督公神龛或树下的情况,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他坦言,拿督公神龛的问题对各地议员而言确实棘手,因为牵涉宗教敏感和土地使用问题,因此希望民众应具备基本意识与尊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与争议。
“市政厅在接获投诉后,通常会向神龛的负责人发出通知书,但现实情况是多数神龛并无正式负责人,导致处理过程陷入僵局。”
他指出,根据州政府的规定,凡涉及宗教场所的土地问题,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必须先获得州政府的同意,否则市政厅无权强制拆除。
“此外,州政府也规定,任何有关宗教膜拜场所的处理,若未经过商讨与制定妥当方案,都不能贸然拆除或清理,以免触及宗教敏感。”
有鉴于此,他认为民众应设身处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尤其在拿督公神龛旁堆放各种来自不同宗教的神像,不仅观感不佳,也可能引起其他群体的不满,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制造议题。
无论如何,他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民众要互相尊重,不要随意丢弃旧神像,这样做既不敬神,也破坏社会和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