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小食光 | 守护三代人祖传食谱 25岁接班45年鸡饭老字号




(芙蓉15日讯)“不想让外公的海南鸡饭食谱就这样失传”,因为这份念头,成了25岁谢伟俊坚持留在芙蓉公市的最大理由。
ADVERTISEMENT
芙蓉公市最年轻鸡饭档主
眼看年届80的外公即将在明年退休,他决定接过祖传的“鸿记海南鸡饭”,正式成为档口的第三代传人,而他也是芙蓉公市最年轻的鸡饭档主。
对谢伟俊而言,这不仅是一份生计,更是一份责任,守住一锅陪伴本地人三代的传统味道。
鸿记海南鸡饭已有逾45年历史,是芙蓉公市公市里的老字号之一。谢伟俊的外公宋明运今年已80岁,自1980年起就在这里摆档,风雨不改,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而实际上,谢伟俊家族卖鸡饭的历史更早。早在他太公那一代,就已经在芙蓉公市经营鸡饭生意,当年卖的还有叉烧和猪肉。
从小就参与档口工作的谢伟俊,在受访时指出,他8岁起便在档口帮忙,从最基本的扫地、洗碗做起,还有帮忙洗鸡肉。
“直到我12岁时,才开始向外公学习腌制和烹煮鸡肉及鸡饭,15岁则进一步学斩鸡肉的技巧,直到2020年,我才几乎全面接手档口的日常运作。”
他分享,最难的部分是辣椒酱制作,这也是他近几年才慢慢掌握的手艺,外公教一点,他则做一点,每一步都是慢慢磨出来。
他说,虽然已掌握了整个档口的运作,但他仍称自己只是“实习生”,从一开始的帮手,扫地、看档、打包,久而久之,就像在一场没有毕业的“家庭实习”,外公年事已高,将在今年退下,他则会在明年正式成为接班人。

因经济状况 放弃升学留守档口
谢伟俊透露,自己曾经也有升学的打算,但因为家中经济情况有限,中学毕业后便选择留在档口帮忙。
他说,近年来家人年事已高,需要人照应,他也就渐渐接下更多责任,始终离不开这档陪伴他长大的鸡饭档。
他分享,以前同班同学的周末行程是去补习、打球、逛街,而他的“活动”则是在档口帮忙。
他说,从小生活节奏就和别人不一样,但他早已习惯,也提早明白了生活的现实,尽管如此,他并不觉得遗憾,反而庆幸自己早早清楚人生的方向


凌晨5时起身 一周卖六天鸡饭
谢伟俊说,由于他是公市里的“年轻人”,所以每日凌晨5时才起身,相比起其他档口,他算是迟开档了,通常下午1时前便会售完。
“档口一周营业六天,每逢周二休息,平日可卖出至少10只鸡,周末生意最旺,是平日的一倍。”
作为芙蓉公市最年轻的熟食档主,他坦言,愿意留在传统公市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家普遍觉得这里是“老人家的地方”。
他说,而且许多人都认为环境热、工作累,节奏也与一般朝九晚五的生活大不相同,工作时间长、又是体力活,全都要亲力亲为,一天下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所以吸引力不大。
他指出,公市生活并不轻松,不是每个人都能熬得住,因此,他奉劝那些抱着“三分钟热度”心态的人,要想好才来做。
创业容易守业难 是事实
“我们常听人家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些是事实,许多新档口尝试在公市营业,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很难真正坚持下去。”
他认为,传统生意虽然没有大规模扩张的诱人前景,但胜在稳定,尤其是像外公这样的老字号。
不排除未来尝试向外发展
谢伟俊指出,虽然自己自小就在公市档口长大、工作,但其实也曾萌生过到外面发展的念头。
“毕竟从小就在这边,也会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不是没想过出去发展,只是现在还有许多考量。”
他说,这是外公一手打拼的档口,他也必须尊重长辈的意愿,外公的想法比较保守,经常会认为做小就好,做大了承担的风险也大。
不过,谢伟俊也说,不排除未来某一天会尝试向外发展,等一切稳定下来,也许他会试着走出公市,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公市的发展空间有限。
他指出,因为他喜欢吃美食,如果有一天让他选,他仍然会选择餐饮业,但或许不是鸡饭,而是他最爱的大炒。

从外公年代开始光顾
难忘感动顾客支持
谢伟俊指出,在公市开档卖鸡饭的这些年里,让他最难忘、最感动的,始终是顾客的支持。
他说,有些老顾客,是从外公那个年代就开始吃,这样的情谊不是广告换来的,而是几十年来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信任。
对他而言,顾客不仅仅是生意来源,更是这档鸡饭能走到今天的重要支撑。
“我们这一家,从太公、外公,一直到我,都是靠做吃的谋生,我目前还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做很大、做很远,但至少,现在我可以把这锅鸡饭守住。”
他说,若哪一天真的走出去,也希望能把外公的味道一起带出去,不要让人家忘记,芙蓉公市也有一档好吃的鸡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