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12:43pm 10/10/2025

行善

残障人士

行骗

行善

残障人士

行骗

郑嘉伦 | 街边兜售:行善还是行骗?

你一定遇过这样的场景,有时是坐着轮椅的,有时是拄着拐杖的外籍人士,手上拿着一叠原子笔或几包纸巾,走进餐馆一桌桌推销。

那天,我正好遇见一名中年外籍男子,身上挂着尿袋,神情疲惫。他说自己需要帮助,靠卖笔维生,几桌的顾客都轻轻摆手拒绝。原本同样拒绝的我,最后还是买了一包原子笔,但说实话,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因为他纠缠太久。

ADVERTISEMENT

这类场景,如今在城市里几乎天天上演,从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到咖啡店、茶室、餐馆,总能看到这些兜售者。他们有的说自己是OKU,有的明显非本地人。

有人说,买一支笔、给一点钱,不损失什么,但也有人提醒,这种无监管的“街头”,是有组织利用弱势者“卖惨”,背后却有分账、压榨,甚至跨境操控的网络。

更令人无奈的是,即便怀疑真伪,也难以当场分辨。毕竟,那袋尿液、那条拖着的腿,都让人不忍苛责。可是,当善意被消费成生意,行善就变成了心理赎罪的交易。

回头想想,那一包笔我至今还没拆封。它被我放在车里,偶尔看到时,会想起那名挂着尿袋的男子,也会想起那一刻的自己,不是善良,也不是冷漠,只是一个不知该怎么办的普通人。

或许,这才是我们在这些场景里的真实处境。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也怀疑那故事的真假,却又在犹豫与愧疚之间,交出一点钱,买下那份“不要想太多”的平静。

行善,本该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但当善意变成被动的防御,它也失去了最初的纯净。我们想帮助,却又怕被骗;我们拒绝,却又怕自己太冷血。最终,大家都在这种情绪拉扯里,走过一场又一场短暂的道德拷问。

也许世界上确实有需要帮助的人,也有利用同情的人。而我们能做的,只是保持清醒、保持善意,不让怀疑吞噬人心,也不让怜悯变成交易。

或许更该问的是,这些被迫走上街头的人,该由谁来安置?如果他们真的有需要,社区是否接得住他们?如果没有,那他们兜售笔和纸巾,也不过是另一种艰难的求生方式。

而对我们这些买笔、拒绝、心软又困惑的路人来说,我们可以质疑,也可以拒绝,但别因此让自己变得冷漠。因为一个社会的温度,从来不是靠一两次慷慨定义的,而是看我们是否仍愿意,在怀疑之中,保留一点相信人的可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