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球 | 从生活中偷借点子——创意观察术


广告创意人,是伪装成普通人的“侦探”。他们在咖啡店偷听、在巴刹观察、在社交媒体留言区徘徊,表面上在放空,其实是在搜集人间素材。真正的创意并非天马行空,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火花。
一、创意不是幻想,是发现
ADVERTISEMENT
许多人以为广告人整天在“想点子”,其实他们更多时候是在“看”。创意的起点往往来自一个微小却真实的观察:一个习惯、一句抱怨、一种尴尬。广告人将这些平凡瞬间重新组合,让观众在广告中看见自己。
创意的关键,正如很多广告大师所强调的,最有力的创意,往往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源自于日常生活!
二、观察的三个层次
a)看见别人忽略的细节
有经验的广告人能从寻常事物中看出不寻常的意义。例如,Grab 团队观察到外送员常被误解为“临时工或过渡角色”,但许多温暖故事其实藏在日常互动中。于是他们发起“你的送餐员故事”活动,鼓励用户分享与骑士之间的真实经历,这些素材后来被拍成广告短片,成为品牌最具人情味的资产。
b)听见生活的噪音
生活中的“噪音”——抱怨、流行语、无聊日常——都是创意线索。马来西亚旅游局在 ‘Cuti-Cuti 1Malaysia Dekat Je’ 活动中,就观察到许多国内游客觉得旅行麻烦、预算或时间不足、不一定要出远门;于是广告从这个常见抱怨出发,提出‘就近旅行’的创意切入点,用‘旅行就在身边’去回应那些想休息但不想大费周章的心情。这种从生活观察来的转化,比直接号召‘走出去’更贴近观众,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c)体会观众的情绪
观察不仅是看与听,更是感受。一则动人的广告,往往源于对情绪的精准捕捉。泰国广告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观察生活——理解长辈的焦虑、小贩的骄傲、打工族的疲惫。真正的创意不只是讲故事,而是讲“人”。
三、如何训练创意观察力?
a)换个角度看世界
广告人最常陷入的“职业病”就是:看什么都像 briefing。要避免麻木,就需刻意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搭地铁时不戴耳机、逛超市时只看冷门货架、刷 TikTok 时观察留言。灵感往往藏在看似无用的角落。
b)建立观察笔记本
许多创意人都有记录碎片的习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场雨、一种情绪。这些零散素材,往往能在未来拼出好点子。创意,是一种长期积累。
c)让生活成为素材库
不要只看广告,要看生活。好的创意人不仅记得奥美经典案例,也能说出小贩摊位上手写的广告语。那些错别字、俏皮话,其实才是最生猛的创意语言。我们该学的不是模仿外国大师,而是重新发现身边的灵感。
四、从生活到品牌
观察的最终目的,是让品牌“更像人”。人们不会爱上一个冷冰冰的 Logo,只会记住让自己“感到被理解”的品牌。
Grab 能被信任,不是因优惠码多,而是因为它懂用户的日常;马来西亚旅游局广告能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懂得自嘲、懂得陪玩。
以上所提的创意观察术,是让品牌重新接地气的方式。它提醒我们:伟大创意不来自会议室的白板,而是来自咖啡杯边那一滴溢出的生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