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11:08am 21/10/2025

彭欣怡 | 校园的悲剧,社会的镜子

最近,校园里传来太多令人心碎的消息。

当看到那则校园刺杀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难过、愤怒,还有深深的害怕。

ADVERTISEMENT

愤怒,是因为那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原本该纯真、该被守护,却有人在这个年纪制造了邪恶的事件。难过,是因为这些孩子们,不懂得珍惜成长的机会,也不懂得让身边的人一起平安长大。

害怕,是因为社会的戾气,似乎一点一滴地渗透进越来越年轻的心里。

我们以为这只是校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或家庭的问题。但事实上,它是所有人的问题。

社交媒体的暴烈情绪、父母的无力沟通、老师的无暇照顾、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漠视,这些都汇成了一股暗流,把孩子们推向情绪的深渊。

我看了来自三大族群的留言与评论,那些真挚的文字让我热泪盈眶。

他们大多是80、90年代的中学生,在文字里回忆起过去的校园时光。那时候调皮捣蛋,被老师、家人甚至邻居的藤条“伺候”得皮开肉绽;当时哭得大声,但如今回想,却觉得温暖。

他们并不是鼓励体罚,而是怀念一种有温度的教育,老师敢管、家长会教、社会有界线。那是一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力量。

我也想起小时候的一幕:哥哥因为顽皮被老师“教育”,翌日,母亲亲自送上一根藤条,轻声叮嘱老师——“孩子皮,可以打手,但请别扭他的耳朵。”

那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教养:老师有责骂的权力,家长有教导的担当。

自由,不全归于孩子;界限,也不只是限制老师。

如今,我们废除了主要的考试,却开始高谈教育权利;我们谈自由,却不教责任;我们追求成绩的公平,却忽略了人格的培养。

孩子们长大了,却不懂得如何长大。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心的塑形。当教育失了温,孩子也就失了方向。

同时,不否认孩子也受到科技资讯的影响,让他们的情绪控制与逻辑判断失了方寸。

或许,除了检讨教育理念,我们也该重新审视校园的安全机制。

闭路电视的安装、校园保安的强化、心理辅导机制的普及,都应成为基本配置,而非悲剧后的补救。

一颗暴躁的心,也许在监控镜头下,不至于轻易点燃。

套用麻坡国会议员赛沙迪的一句话:“就算成本再高,只要能救回一条生命,它都值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