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明艳|灯火阑珊的市集,味道在哪?



我爱购物,也爱逛市集!近年来,各类市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再像以前,要逛一场市集,还得引颈长盼大半年;如今几乎每个周末都能随手找到一场,打开手机搜一搜,总能找到一档市集在热热闹闹进行着,就像便利店7-11一样,总有一个在左右。
不过,市集多了,热闹背后却未必总有好味道。说穿了,大部分市集都在卖“情怀”,实际却陈腔滥调,略显空洞,真正撑起市集灵魂的摊位,大部分总抱着“一次性”的心态,卖一单算一单,要是能买完,则算你好运;至于口碑与责任,似乎没多少人真正在意过。
ADVERTISEMENT
不久前,我被派去罗白花城综合体育中心采访《狮源之南洋舞》,当天正好Arena Square门前也有市集摆摊。采访开始前,我顺路带着妈妈去“找吃”,原本期待能尝点特别的,结果却狠狠扫了个兴。
我在某摊位花了15令吉买了“蛋包辣鸡面”,听起来很有创意,其实就是韩国快熟面外裹一张蛋皮而已,说到底,快熟面也没什么不好,虽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只要煮好了再撒上调味料,简单却也能吃。
可这一入口,我差点想原地退货!那碗面糊成一坨,入口即溶的泡面毫无口感,调味料也没撒完下去,淡得如同嚼蜡,里面还裹着一条煮得发胀的香肠。说真的,我不确定是摊主无心放漏,还是刻意节省,但整碗“东西”无论是味道、口感或分量,只有“差劲”能形容,满满的失望和一肚子的火。
老实说,我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填饱肚子,不至于太难吃,我都能接受。但让我真正火大的,不是那碗快熟面的口感,而是摊主的态度。
如果连最简单的快熟面,都能煮得如此失败且难吃,那为什么还要出来开摊?是没有自知之明,还是真把食客都当冤大头?
如今,很多人抱着尝鲜心态购买各种餐饮,市集的食物一向被认为是“能吃就好”,也不会期待太多。可即便如此,也该有起码的责任感,不该辜负消费者的期待与信任。哪怕只是一碗快熟面,卖的是15令吉,那也是顾客应得的基本品质。若是连最基本的心意都省下,这种态度才是最让人反感的。
市集活动本该是社区展现的活力,也是年轻人展示创意的平台,在灯火下边逛边吃、感受慢脚步的生活气息。当市集沦为“一次性买卖”,甚至连最基本的“好好煮一碗面”都做不到,那样的市集,注定失去吸引力。
人们走进市集,本就不图为了吃饱,而是想感受那份实实在在的温度,体验城市中难觅的匠心,这才是市集真正的味道。
摊主也好,市集主办方也罢,若想要继续把消费者当傻子,想要继续滥竽充数,为办而办,那总有一天,这些如同雨后冒出的春笋,终将快速走向枯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