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华小华语文艺歌曲赛聚集50名小歌手 评审提醒:选曲须“合身”



(芙蓉27日讯)2025年全国华小华语文艺歌曲歌唱比赛于昨日圆满落幕,来自5个州属共50名小歌手以歌传情、以艺会友,演绎的曲目横跨经典与现代华语文艺歌曲,充分展现各地华校音乐教育的成果与活力。
这项比赛由森美兰华校教师公会主办,达城(巴力丁宜)华小与芙中(雪隆)校友会合唱团协办,吸引来自森美兰、雪兰莪、槟城、彭亨及吉隆坡的选手参与。
ADVERTISEMENT
全场共有50名参赛学生与26名钢琴伴奏老师登台献艺,经过激烈角逐,彭亨州代表队包办低年组与高年组冠军,成为本届赛事的最大赢家。
在闭幕礼上,也上演了令人动容的特别节目,包括来自Yamaha Music School的学生张津菁在老师指导下演奏原创作品《笼中雀》,以清亮的琴声表达自由与梦想的主题,鼓励孩子们勇于创作、善于表达。
此外,在曾宪怡老师的编排指导下,11名学生舞者带来《无声的旋律》,以舞姿诠释音乐的流动之美,为全场带来一场跨越语言与感官的艺术飨宴。
赛会同时颁发“最佳钢琴伴奏奖”,以表彰幕后教师的付出与专业精神。得奖者分别为何国强、刘佳怡(彭亨)、钟凯迩(森美兰)、叶译泽(雪兰莪)及何桂心(吉隆坡)。
同时,大会也宣布,2026年全国华小华语文艺歌曲歌唱比赛将由雪兰莪州接棒主办。

评审之一萧志全在总结点评时指出,选曲是决定表现的重要环节,儿童不宜演唱超龄“大人曲目”,否则难以诠释情感层次。
“就像小孩穿大人的衣服,不一定合身。选合适的曲目,反而更能展现音色与真情。”
他提醒参赛者,歌唱比赛应以“声音”为核心,不应演变成“手语秀”。
“过多的肢体动作与摇头会影响气息稳定,也会干扰收音。唱歌应像在购物中心轻声交谈,而不是在巴刹叫卖。”
他希望师生未来能在训练与选曲上更用心,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稳步成长,并建议未来增设中学组,让华语文艺歌曲舞台更完整、更具延续性。

代表交通部长陆兆福主持开幕礼的罗白州议员周世扬指出,第四届全国华小华语文艺歌曲比赛不仅吸引来自五个州属的队伍,更展现了赛事日趋成熟的国际水平。
“华语文艺歌曲难度高,却具有无可限量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前景。我平日也关注中国文艺歌曲的发展,它让音乐与语言教育产生升华,那不仅是旋律,更是文化的传承。”
他也赞扬达城华小办学9年来的快速成长,从设备到办学理念皆迈向专业化。学校如今拥有大型LED荧幕与完善设备,已成为文教活动的重要基地。
他也了解到,校内有45%的非华裔学生,可见华小已成为非华裔家庭的选择,他们的加入让华文教育更具包容与活力。因此,他呼吁教育界继续探索“并行共融”的教育模式,让不同族群学生在学习华语与文化中相互激励,共同构建多元社会。
“只要方向正确,让非华裔学生也学习华语,这将是促进国家多元文化与教育进步的良好趋势。”

工委会主席兼达城(巴力丁宜)华小校长陈敏凝感谢各界商家、教育界与热心人士的支持,让赛事顺利举办。她指出,为了呈现更高水平的演出,达城华小董事会特地提升音响设备,并感谢First World Trade有限公司的专业赞助,让选手能以最佳音质展现动人歌声。
她也特别感谢Music Square有限公司老板张伟锋慷慨借出Yamaha三角钢琴支持音乐教育,体现企业家对教育的肯定与担当。同时感谢柯秀荫老师慷慨捐出1000令吉作为“最佳钢琴伴奏奖”奖金,达城华小则赞助所有奖杯,以表扬幕后教师的专业与奉献。
“感谢全体教师在繁忙教学中仍全心投入筹备工作,这正是教育热忱的最佳体现。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收获祝福。希望孩子们能将爱与音乐传递下去,让旋律在校园持续流动。”

赛会主席兼森美兰华校教师公会主席吴志伟说,本届比赛的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与扎实的歌唱功底,让一首首华语文艺歌曲重新焕发生命力。
“他们的声音不仅震撼会场,更震撼人心。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生命与感动,让文艺与情感交汇闪耀,充分展现孩子们对母语与文化的热爱。”
他指出,华语文艺歌曲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他感谢四位评审老师的专业引导,使赛事更具艺术深度与教育意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