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3:25pm 28/10/2025

胡海亮 | Stop Lynas?现在是 Start Lynas!

曾几何时,“稀土”对执政党是个政治毒药;反对Lynas则成了“改革派”的道德象征。

那时的行动党、公正党与各路环保团体并肩高喊着:“拒绝放射性废料”、“守护我们的家园”。

ADVERTISEMENT

我仍记得,当年身为青团运的一分子,也参与过几场“Stop Lynas, Save Malaysia”的活动。那种愤怒与热血,代表着一代人对公义的想象。那时我们相信,拒绝稀土,就是拒绝污染、拒绝贪婪,也拒绝体制的傲慢。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只要翻翻那些年反对党与环保组织的声明,就会看到一篇又一篇控诉稀土祸害的文告,什么“放射性风险”、“生态污染”、“出卖国民健康”等的论述铺天盖地。

然而十几年过去,稀土依旧是稀土,唯一改变的,是人心与立场。

当年高喊“拒绝污染”的人,如今谈的是“绿色转型”、“能源机遇”;当年指责政府为资本弯腰的人,如今也在招手欢迎外资来设厂。

从“Stop Lynas”到“Welcome Lynas”,从“稀土威胁”到“稀土经济”,政治的旋转速度,令人目不暇给。

稀土开采带有放射性与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构成长期风险,这一点从未改变。

但稀土的经济利益巨大,尤其在新能源、半导体与国防科技领域,稀土成了全球产业链的关键资源。促使,大马政府高调宣布将发展“稀土经济”。

只是,这次弯得有点狠。狠到连当年喊“反稀土”的人,如今可能在不久将来也要微笑着为稀土厂而剪彩。

2018年希盟执政,许多民众一度以为Lynas将被关闭或迁离马来西亚。那是改革希望的延续。但现实往往冷酷,经过一轮“技术审查”与“政治平衡”,政府最终选择允许Lynas继续营运,只附加一些条件。

那是“改革阵营”的第一次转身。而今天,他们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彻底转弯,从“谨慎评估”到“积极推动”。

2025年的团结政府,不再谈“拒绝放射性”,而是谈“打造稀土供应链”,谈“绿色能源转型”,谈“全球战略机遇”。政治语境完全翻面,连话术都换了口气。

政治人物的身份变化,总能带来新的逻辑。那些曾以“反稀土”立场赢得民心的人,如今掌握权力、握有资源,他们必须面对“发展与环保”的权衡,只是,这种权衡的天平,往往早已偏向资本的一端。

接下去,你可能会听到,“环境风险”被重新定义为“可控挑战”;“污染顾虑”被粉饰为“技术突破”;“背叛原则”被美化为“务实治国”。

这种论述听起来合理。但它也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当政治遇见资本,理想永远是第一个被牺牲的。

有人说:“世界变了,能源转型是趋势,不参与稀土链就会被淘汰。”原本的“污染工厂”,摇身一变成了“绿色科技基地”。

听起来真好听。

但,稀土还是稀土,污染还是污染,只是当年的口号换了声音,换了语气。

政治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永远能为背叛找到理由,而最可悲的地方,是人们开始习惯这些理由。

当年我们反对的是污染,如今我们容忍的是虚伪。只是,这次弯腰弯得太低,看不清前路,也看不清自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