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2:53pm 29/10/2025

李彩婷 | 又见球场悲剧 打羽球真有那么危险?

这几年,因打羽毛球而突发猝毙的事件屡屡见报。去年,中国年仅17岁的羽球新秀张志杰,在赛场上突发昏倒、不治身亡,震惊体坛。

而在今年,我国各地也陆续传出类似悲剧,仅芙蓉,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发生了两宗球场猝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ADVERTISEMENT

每当传出有人在打羽毛球时猝然倒地的消息,总会牵动人心,社交媒体上也掀起一阵阵议论,甚至有人会说:“打羽球太危险了,别打了吧!”

打羽毛球,真的是一项危险运动?

羽球是大马最普及的运动之一,几乎可称为“国球”。从城市体育馆到小镇社区,每到夜晚,球馆灯火通明、挥拍声此起彼落。也因为参与者众多、目击者广泛,一旦球场上有人倒下,消息往往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短短几分钟就能传遍全国。

于是,每当“球场猝毙”的新闻登上热搜,就会有人结论:“打羽毛球太危险了。”但真相,真有这么简单吗?

确实,剧烈运动会让心脏负荷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对那些原本就存在潜在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突然的强度变化,可能成为致命诱因。

但球场猝毙事件频频曝光,并不意味着羽球本身风险高,就像每次飞机失事都会登上全球头条,但实际上,搭飞机仍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相较之下,车祸每天都在发生,却少有人因此不敢开车上路。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会因为交通事故就不出门,也不该因为个别的球场悲剧,就此挂拍不打。

多数猝毙事件的根源,其实不在运动本身,而在被忽视的身体隐患,如隐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长期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羽毛球,只是不巧成为“最后一击”的触发点。

每一次悲剧,都是一次警钟,都在提醒我们:运动前的身体检查、充分的热身准备、控制强度与关注环境条件,绝非可有可无的形式。真正的风险,来自忽略身体状况与安全意识的缺乏。

事实上,医学研究早已证实,规律运动反而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改善情绪与睡眠质量。问题从来不在运动,而在于过度与不自知。

因此,无论是老将还是业余球友,都该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若患有“三高”、睡眠不足或精神疲惫,最好先评估体能,不要硬撑。若在打球过程中有出现不适,就应该立即停下休息。若不适症状持续,就该尽快就医检查,而不是在球友群里“求偏方”。

换言之,定期体检、监测心脏健康,比任何“转发保平安”来得更实际。

打羽毛球不是危险的选择,忽视身体才是。

真正的健康,不是远离球场,而是学会与身体共处,了解自己的极限、尊重身体的节奏,那才是运动的真义,也是对生命最珍贵的觉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