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1:21pm 31/10/2025

手机

必需品

网路

日常生活

手机

必需品

网路

日常生活

黄家强 | 孩子沈迷玩手机,家长怎么处理?

文:黄家强

在这个智能时代,无论是工作、学习、购物还是沟通,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一部

对成年人而言,手机是生活与工作的;但对正在求学的孩子,手机的角色却显得更复杂。它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诱惑的来源。因此,孩子是否适合拥有手机、该如何使用,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甚至社会不断争论的课题。

ADVERTISEMENT

从现实来看,如今学校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同往日,校方与老师常透过班级群组发布通知、功课与学习资料;学生若没有手机,往往无法及时接收讯息。

此外,手机也已成为学习的延伸工具,许多教育平台、字典应用程式、线上课堂与教学影片,都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对离乡求学或寄宿的孩子而言,手机更是与家人保持联系、传递安全讯息的重要管道。由此可见,手机的存在并非全然负面,关键在于使用的方式。

然而,问题也正出在“使用”二字上,孩子尚未具备足够的自制能力,面对手机所带来的娱乐诱惑,游戏、社交媒体、短影片、八卦等,往往容易沉迷其中。

我的孩子也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手机成为他日常打发时间的工具,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也深深明白,家长们对于孩子沈迷手机的忧虑。但是在目前社会大势之下,手机已成为中重要的工具,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许多家长都有同感,孩子回家后第一时间不是做功课,而是盯着手机滑个不停;有的甚至熬夜打游戏,影响睡眠与学习表现。久而久之,不仅成绩下滑,连脾气也变得暴躁,甚至出现社交退缩或注意力分散等问题。

除了影响学习,手机也潜藏着更深层的风险。网路世界真假难辨,孩子若缺乏判断能力,容易被虚假资讯误导,甚至陷入网路霸凌、诈骗或不良交友的陷阱。许多青少年误信网路谣言、追逐虚拟世界的认同感,结果偏离了现实生活的重心。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家长往往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却已为时过晚。

既然如此,政府是否该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其实答案未必如此极端,现代社会中,全面禁止手机几乎不现实,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甚至孩子会因为与同学没有共同话题,面对可能被边缘化的情况。

家长与其一味禁止,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律使用。首先,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若父母自己天天低头滑手机,却要求孩子放下,孩子自然难以信服。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使用时间,例如规定每天完成功课后方可使用,或晚上十时后,大家统一收起手机,一起关灯睡觉。

其次,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手机的正面用途,让手机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例如,下载字典、语言学习程式、教育影片等内容,取代单纯的娱乐用途。同时,家长也应不时了解孩子在网路上的活动,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建立互信而非监控的关系,若家长只是单方面强行检查手机、翻阅孩子讯息,反而容易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

学校方面,也应与家长形成配合机制,上课期间肯定严禁使用手机,但下课后若需用以接收作业资讯或学习资源,则应在有序情况下进行。教育部门与老师也可定期举办“数码素养”讲座,让学生了解网路安全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家长要明白,手机只是工具,真正关键的是孩子的自我约束与价值观。如果孩子从小便懂得分辨是非、懂得节制,手机自然不会成为洪水猛兽。反之,若家长放任不管,任由孩子在网路世界中成长,却从未教导他们如何面对诱惑,那么再多的规定也只是表面功夫。

时代在变,科技在进步,我们无法逼使孩子永远都远离手机,唯有让他们学会与手机“和平共处”。

只有当家长、学校与社会共同承担起这份教育责任,手机才能从孩子的负担,变成他们成长路上的助力。毕竟,真正的“智能”,不在于手机,而在于使用手机的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