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限载推高混凝土价 建筑成本飙涨恐掀屋价连锁反应



(芙蓉4日讯)随着政府严格执行罗里限载政策,混凝土与建筑材料价格将接连上涨,建筑业者普遍担忧,这股涨势将引发连锁反应,推高建筑成本与未来屋价。
据了解,混凝土价格在短时间内飙涨约30%,每立方米从40令吉升至近70令吉,一间房屋平均需使用100至200立方米混凝土,仅此一项成本就增加约8000令吉。随着混凝土涨价,洋灰、沙、砖及钢铁等材料也纷纷跟进,形成“价价相扣”的局面。
ADVERTISEMENT
业者指出,虽然“禁止超载”的规定早已存在,但政府近期加强执法后,运输业者必须减少载量,以往能载8立方米混凝土的搅拌罗里,如今被限制至4立方米,导致运输次数倍增,成本自然翻涨。

他们说,运输费一涨,材料商、承包商至发展商都无一幸免,最终成本势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不少发展商认为,政策出发点虽是为了道路安全与人命安全,但实施过急,导致市场措手不及,建筑业链条长,任何一环价格波动都会影响整个行业。若政府未设缓冲期,短时间内的成本冲击恐令不少承包商“吃不消”,甚至影响项目进度与现金流。
尽管目前市场供应尚算稳定,但业者担忧,若运输与建材价格持续攀升,屋价上涨将难以避免。因此,他们呼吁政府在落实相关政策时,能采取分阶段或更具弹性的方式,让建筑业有时间适应,以免安全政策演变成经济负担,最终由全民买单。

JYC Holdings有限公司总裁拿督斯里欧阳凯健指出,近期混凝土运输与建筑材料起价问题,就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方都有各自的难处。
他说,大型建筑公司使用的罗里本就不享有政府汽油补贴,运输成本早已计算在整体价格中,然而,政府宣布油价调整后,运输业者又再度调价,等于加价两次。、
“实际上,不能超载的规定一直存在,大公司本来就是依照法规操作,但近期执行更严格后,运输成本再被推高,例如40吨的铁料运输,原本收3000令吉,现在要3500令吉,载沙罗里原本20吨也一样载,一旦政策宣布,业者立刻调价。”
他指出,虽然目前供应尚算稳定,仍与供应商保持谈判空间,但整体价格连锁效应难以避免,从原料到人工成本都在上涨,尤其是人力方面,有经验的外劳过去每天工资约80至90令吉,疫情后已涨到超过100令吉。
“我绝对赞同限制超载,毕竟是为了安全,人命关天,超载罗里确实很危险,但业界希望政府能给予缓冲期,让市场有时间适应,否则建筑与发展项目的成本压力将非常沉重。”
他坦言,发展商面对的困难在于项目规划周期长,许多工程是4年前就规划好,当时的造价、政府批准的销售价都是按旧成本来算,如今原料、运输、人工皆上涨,要调整售价需重新申请、解释、等待批准,这过程漫长,也让发展商承受极大压力。

IJM Land副总经理杨运达指出,业界近期有收到混凝土涨价的消息,而涨价的主因并非原料本身,而是运输限载政策带来的连锁效应。
他说,一间房屋约需100至200立方米的混凝土,以每立方米涨40令吉计算,成本便增加约8000令吉。当混凝土起价后,沙、洋灰、铁等建材都会跟着起价,因为这些都是有重量的材料,运输成本一高,所有价格就连锁上升。
他解释,混凝土搅拌罗里过去能载8个立方米,但根据最新规定,现在只能载4个,这意味着运输次数要增加一倍。
“我们明白政府是为了安全,而且也是必须遵守的条例,但对业者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他说,混凝土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受影响的项目之一,因为它不仅价格高,也带动整个材料链涨价,涨幅预计达30至40%,建筑业整体都会被推高。
他坦言,若政策持续以当前强度推行,未来屋价势必上涨。因此,他希望政府能循序渐进落实限载措施,以减轻行业冲击,同时希望政府在执行前先研究,找出一个平衡点,以经济影响为主要考量。
他也提到,限载措施若长期实施,可能迫使部分发展商回用传统红砖及砂砖建屋,以降低成本。
他说,政府一直鼓励发展商采用工业化建筑系统(IBS),在此系统下建设的屋子质量好、建筑瑕疵少,对环境也更友善,但一旦成本太高,转回用砖或红砖,建屋速度也会慢下来。
“我们不是反对政策,而是希望政府不要一个晚上就带来30%的冲击,要给市场一些适应时间。”

旺成铁工程有限公司东主兼森建造行名誉会长黄振旺指出,混凝土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30%,运输限制和成本上升,已对建筑业造成沉重打击,尤其大型工程首当其冲。
他说,目前混凝土价格从每立方米约40令吉涨至68令吉左右,整体成本从原本260令吉上升到300多令吉,相信其他建筑原料都会跟着起价,一起涨的影响非常大。
“建筑项目离不开混凝土和洋灰,运输费一涨,整体成本便全面上升,5至10%还能消化,但30%就太夸张了,据我所知,洋灰即将又会调涨。”
他透露,目前一辆罗里一般可载6立方米混凝土,其实已属超载,若严格限制只载4立方米,就必须多跑几趟,运输费自然飙高,以前有些罗里甚至载到8立方米,现在一切都要遵守标准,这虽然对安全好,但业者需要适应期。
他期盼一个双赢方案,制定更合理、标准化的价格机制,现在的情况不是小建筑商最惨,而是大工程受影响更大。

森美兰建造行会长徐永昌指出,近期交通限制与运输成本调涨,将直接加重建筑业负担,并进一步推高屋价,尤其对大型发展商影响显著。
他说,政府严格执行交通法规、禁止超载后,运输费随之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也出现连带调涨,这些变化虽然目前业者和消费者还能接受,但若持续下去,整体经济将受到牵连。
“当前经济环境已相当疲弱,若再面对建筑与运输涨价的冲击,势必影响民众消费意愿,大家一旦觉得经济不稳,就不会装修或翻新房屋,连带影响整个市场的流动资金。”
他强调,总会将与政府持续协商,争取合理过渡方案,屋价越来越高已是趋势,若运输和材料继续调涨,只会让发展与民生都更吃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