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发布: 3:00pm 06/11/2025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报道:郑嘉伦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周世扬(右)指植存葬象征“生命延续的另一种形式”,并逐渐获得社会认同。

(芙蓉6日讯)推行两年的“植存葬”逐渐从尝试走向普及,这项以环保、简约为理念的殡葬方式,主张不立碑、不立文,让逝者自然回归大地,随着社会观念开放,越来越多民众主动了解与选择,反映了国人对“身后事”态度的转变。

目前,在森州有汝来孝恩园及马口泷江义山提供相关服务,万茂华人义山则将成为第三个推行地点。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4日起,汝来孝恩园共安葬257位往生者,男女比例为44比56,年龄介于15至91岁之间。

ADVERTISEMENT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家属透过献花与祈念缅怀先人,入土形式简约却不失庄重。

植存葬初期,申请者以经济拮据或独居长者为主,约占15%,但随着观念转变与宣传深入,不少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也主动选择这种形式。

对部分人而言,植存不仅是节省费用或土地的考量,更是一种对后代负责的决定,避免坟墓无人打理、减少后续迁葬负担。

据了解,植存葬目前不仅在森州、雪隆形成趋势,也吸引全国其他私人墓园关注。随着土地日益紧张及人口结构变化,植存葬被视为更永续的人文选择,让社会对“生与死”的态度从物质纪念走向精神延续。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传统义山土地使用率高,植存葬以简约形式让土地得以循环利用。

罗白州议员兼马来西亚生命园区义工团顾问周世扬指出,植存葬推行初期,约有15%属于经济贫困者,包括年长独居者及残障人士,但两年后情况已有显著变化,有经济能力的民众也主动选择植存葬。

他说,在汝来孝恩园,选择植存葬的民众从森州到雪隆,目前约有85%的植存需求来自一般家庭,不再局限于低收入群体,反映了社会对环保殡葬的观念逐渐成熟。

他指出,森州社区对植存理念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尤其获得华团及宗教组织的理解与支持,“无碑无文”是植存葬最大的特色,这种方式虽然简约,却不代表遗忘,反而象征着对生命更深层的体悟。

“不难发现,过去两三代传下来的墓园太多,人口减少、古墓迁移、后代远居他乡,许多坟墓无人打理,因此,有的民众选择植存,希望自己往后不成为子孙负担。”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寻求州议员协助的B40群体家属,将由志工协助进行追思仪式,左为义工团秘书邓汉强。

他坦言,传统义山因年久失修或管理松散,已出现荒废迹象,相对地,私人墓园虽然规划完善,但费用并非人人承担得起,植存提供了一个中间点。

他补充,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私人墓园主动洽询植存模式,部分也计划开放类似园区,希望未来更多私人墓园能纳入植存区,让选择更普遍化。

他说,植存概念并非本地独有,中国、新加坡、香港及台湾近年来也积极推动,透过海葬及树葬等方式减少土地使用与资源浪费。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周世扬指出,植存葬在推行初期,约有15%的申请者属于经济困难群体,但两年后情况已有明显改变,如今具备经济能力的民众也开始主动选择植存葬。

马来西亚生命园区义工团顾问陆皓斌指出,推行植存葬初期是带着摸索与尝试的心态,当初仅觉得是个好概念,想要推行看看,也不知道社会的接受度会如何,毕竟大马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要改变并不容易。

她说,团队早期通过网站发起调查与征求意见,意外收到不少正面回馈,发现民间其实存在一定的支持基础,后来孝恩集团正式推出植存服务,团队也观察到市场反应。

“我原本以为只有年轻一代比较容易接受,没想到40至60岁的人也开始认同这个理念。”

她坦言,植存葬面对的不是价钱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有些传统观念仍认为这种葬法孤独、冷清,甚至被误解成”乱葬岗”,这些才是最大的阻力。

“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不会与人争论,植存葬只是给人提供多一个选择,如果有人不认同,我们也尊重,因为这是个人的决定,我们的任务是推广、教育,让更多人明白植存背后的理念。”

她指出,植存概念的社会意义是“四种环保”的结合,即自然、礼仪、心灵与生活,许多人以为植存只是为了节省土地或减少污染,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心灵环保”,当能放下对身后形式的执着,理解无常、安顿内心,这才是真正的环保。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陆皓斌说,植存葬的问题不在价钱,而在观念,有些甚至误解为“乱葬岗”,这正是推广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马来西亚生命园区义工团主席张峰菖指出,义工团的长期目标是“全马推广”,让植存葬成为更多人能接触、了解与选择的选项。

“我们在万茂新村举办了第一次正式的分享会,接下来希望每年能到不同州属举办至少一到两场分享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霹雳义山社团其实有意愿配合,只是义工团还没正式展开分享会。”

他说,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尤其华人义山越来越难申请新地,因此,义工团希望以最简单但不失庄严的方式,让往生者得以安息于大地,同时让土地能循环使用。

不过,他也坦言,理念上的接受仍需时间,家属通常是认同后才会来找植存葬,但也曾发生原已决定进行植存,临时却因家属间意见不合而取消,这也反映出华人社会对“无碑无文”的安葬方式仍存在心理障碍。

他说,民众的矛盾主要出现在“理性认同”与“情感执着”之间,一开始听到植存葬,许多人都觉得很好,环保、回归自然、不浪费土地,但再想深一点,他们又会担心以后要怎么祭拜、怎么纪念、会不会从此什么都没了,这是一种观念与情感的拉扯。

他透露,义工团正在构思建立全国性的纪念资料库,未来如果全国各地都有生命园区,希望能把往生者的基本资料和生平故事上载到网络,让子孙后代即使不占用土地,也能随时上网追思亲人。

“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是推动环保,人口在增加,但土地没有变多,很多墓地在50年后就没人打理,祖坟也逐渐被遗忘,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植存葬就是要让土地永续利用。”

对于未来10年的期许,他希望殡葬文化能“回归意义,简化形式”,不同宗教有不同仪式,希望能简化繁文缛节,把重点放在仪式背后的精神,如道教的哭丧仪式是为了提醒生者感念恩情,这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只为了热闹,摆满牲礼,那就失去了原本的初心。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张峰菖指出,义工团放眼未来,希望能把植存葬推广至全国各地,让这种理念被更多人了解与接受。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将来几代人或许已不再回乡祭拜,或导致义山荒草丛生。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森州继汝来与马口后,万茂华人义山将成第三个推行植存葬的地点。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马来西亚生命园区义工团早前走入万茂新村,为村民讲解植存葬。
“植存葬”推行两周年 环保殡葬观念逐渐普及
植存葬倡导环保与永续理念,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