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芙蓉首场弘法 慧开法师解读《药师经》吸引信众踊跃聆听



(芙蓉16日讯)佛光山首次在芙蓉弘法,为当地带来一场融合佛法、疗愈与生命智慧的心灵讲座。
佛光山寺副主持慧开法师昨晚在芙蓉主持首场《药师经》现代解读讲座,吸引众多信众与民众到场聆听,现场气氛庄严而温暖。
ADVERTISEMENT
这场讲座由马来西亚佛光山主办、《星洲日报》联办,承办单位为佛光文教中心、佛光山芙蓉佛光缘及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中马协会芙蓉分会。
法师先以问答方式回应大众在研读佛经典时常见的迷思,并以浅显方式把佛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信众对《药师经》有全新的理解。

法师分享,人生旅途常会走到十字路口,陷入“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成为了人生最大的苦境,而经典就如人生的地图与指引,为人生提供导航方向。
法师强调,经典是智慧的宝藏,能够开发内心潜能、厚植慧根,修法应勇于“入宝山、探宝库、寻宝藏、得宝物”。
“经典如生命的武功秘笈,可以提升与强化我们的内功修为,应对生命困境与突破障碍。经典的智慧义理跨越古今,人生虽万变,但核心不离其中。”
法师提到,经典的重点在于修道的指引与证悟的心法,是现代社会与现代人极需的精神指南与心灵药方,现代人与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心罹患重病,因此需要医治心病的“药方”。

经典难以理解,读不懂经典?
法师以《阿弥陀经》中的周利槃陀伽故事告诉众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实修行,任何人都可开悟证果,即使慧根不及,也能从现在开始培养。经典如大海浩瀚,可由浅入深循序研读,只要用心,终能明了佛法整体方向。
法师强调,经典无论受持、诵读、默念、书写、讲解等,只要用心研习,皆能获益。
法师总结,持诵心法要领为三:Relax(放松)、Enjoy(欣赏与欢喜)、Appreciate(感恩与神往)。
法师还以口传心法强调,“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绝招、绝招,练绝成招”,修行与练功的关键不在聪明才智,而在老实修行、恒心毅力与锲而不舍。

提到《药师经》,法师说,经典不只是“医病的经”,而是一部“医心的经”,佛教医学所讲的“三种病苦”则是身病(生理与生活苦)、心病(情绪与执着)和慧病(无明与错见)。
法师说,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但人心不安,正是药师法门时代呼唤,《药师经》可以帮助现代人医治身病、心病与慧病等,透过“十二大愿”与“药师法门”,令众生离苦得安。
讲座中,慧开法师逐一讲解药师佛十二大愿,即:生佛平等愿、开晓事业愿、无尽资生愿、安心大道愿、戒行清净愿、诸根具足愿、身心康乐愿、转女成男愿、回邪归正愿、从缚得脱愿、得妙饮食愿及得妙衣具愿,帮助信众理解经文核心义理与实修方法,实现知行合一。

慧开法师进一步传授“念佛四感”心法,即感觉、感情、感动与感应。
法师说,念佛要有Fu(Feeling,感觉),念佛时应与诸佛“加好友”,不能将佛号当作是路人甲、路人乙,随便念过去而毫无感觉;念佛时要像出门在外的游子忆念慈母,带有深厚的感情。
“念佛时要深切地知道诸佛也在护念着我们,而心生感动。有了前面的三感,久久功深,自然就会有感应。”
同时,法师介绍药师法门的修持与心理疗愈方法,包含“持名与正念”、“观想与自我慈悲”与“忏悔与发愿”,帮助现代人化解焦虑、转化创伤,成为自身与他人的“心灵医者”。
法师说,《药师经》三层医疗──医身,健康的身体与充实的生活;医心,平衡的情绪与自我观照;医慧,破除无明,智慧增长。
“在每一次称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时,我们其实也是在唤醒自身的觉知与慈悲,愿人人都能成为自己与世界的‘心灵医者’。”
此外,法师指出,《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并引述星云大师“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教诲,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修学佛法、力行三好,将经典义理融入三业六根,实现知行合一。
讲座历时约2小时15分圆满结束,随后现场进行慧开法师《生命的永续经营》签书会,现场信众反应热烈,纷纷购买图书,并索求法师亲笔题字留作纪念。

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联合会中马协会会长拿汀斯里杨翠莲指出,配合佛光山芙蓉文教中心新建工程上梁仪式,大会恭请慧开法师亲临现场,并特意安排在上梁仪式前一天,在芙蓉举办这场讲座,向公众开示佛法智慧。
妙豪法师指出,东禅佛教学院成立至今近30年,主要招收18至36岁的未婚青年,以生活教育与思想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更多佛教人才。学生多为中学或大学毕业后、尚未工作的青年,或已出社会工作的青年,希望通过修佛明确人生方向,甚至未来走上弘法道路。
法师介绍,学院课程为期一年,学员需住在寺庙内,课程内容以佛法为主,同时辅以社会应用学习,包括书法、电脑、印度与中国佛教史、佛法概论,以及户外与海外参学活动,丰富且充实。
法师强调,大师曾言,学习佛学不一定非要出家,而是可以成为“人师”,在家修学或出家修学,皆同等重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