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5:30pm 20/11/2025

李凯业 | 垃圾是谁丢的?

适逢沙巴州选举期间,本应是政治议题占据公众讨论的焦点,然而沙巴网红Lamdojo发布的一则反讽视频,却意外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

他以戏谑的方式拍摄仙本那海岸线满布垃圾的景象,镜头下湛蓝的海水与漂浮的废弃物形成强烈对比,再配合轻松幽默的旁白,反讽意味十足,也更凸显现实的沉重。视频一经推出,立即引来网民如潮的批评声,矛头直指政府执政多年,却依旧无力解决沙巴长期存在的垃圾困境。

ADVERTISEMENT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非Lamdojo首次以此方式揭露当地环境卫生问题。在翻查他过往的内容后可以发现,他曾在山打根拍摄类似视频,展示当地国会议员黄诗怡拨款清理水上木屋周边所有的垃圾,解决了困扰山打根多年的困扰。他同样以调侃的方式指出,那些堆积在木屋旁的垃圾,似乎已成为山打根“独特的情怀”,少了它反倒不像山打根了。

作为常年游历世界各地的旅人,笔者曾在许多国家看到不同程度的垃圾问题,但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尼泊尔。那里的塑料水瓶如繁星般散落街头,垃圾堆在角落、河边或山道旁,仿佛成了难以根除的顽疾。当地政府治理不力固然令人诟病,但在观察更深一层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浮现:垃圾究竟是谁制造的?政府只能负责处理,却无法阻止每一只随手乱扔垃圾的手。

垃圾问题从来不是单一责任方的问题。追根究底,垃圾并不是政府丢的,制造垃圾的始终是人民。政府应对垃圾处理系统负责,包括收集、分类与运输,若垃圾逾时未清理,是政府的失职;但若街道上垃圾不断,从源头看,这是公民意识的问题。换言之,若人民持续以“反正有人会清”为心态肆意乱丢垃圾,那无论地方政府如何加派人手,垃圾依然会层出不穷。

同样的情景在我们芙蓉亦屡见不鲜。每到雨季,沟渠堵塞导致水涝成为市区难以避免的年度戏码。走在芙蓉大街,沟渠里的垃圾肉眼可见,从塑料袋到饮料杯无所不包。市政厅员工与承包商几乎每天清理,但隔天垃圾依然如常出现。几个月前,沉香地区居民投诉沟渠内堆满垃圾,甚至散发恶臭,但问题是这些垃圾到底是谁丢的呢?

既然每天都在清理,为何每天依然都能见到垃圾?答案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垃圾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不断被扔出来的。

有人常将马来西亚与日本相比,认为日本街道干净是因为基础设施完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日本街头几乎找不到垃圾桶,但你也很难看到随意丢弃的垃圾。这正说明了公民意识的差距。日本人习惯将垃圾带回家处理,而非随手一扔;反观我们,在看到地上已有垃圾的情况下,便更觉得“再多一件也无所谓”。这种羊群效应,让原本可避免的污染,逐渐成为不能避免的常态。

Lamdojo用视频嘲讽了沙巴的垃圾问题,但更深的启示,是让我们反思自身行为。一个地方的面貌,不仅取决于政府管得严不严,更取决于人民愿意负起多少责任。

我自从两年前开始使用市政厅和南方废料公司联手推出的Kitarecycle,开始分类垃圾,从数据上看,我和内子两人这两年内就制造了1454公斤的可循环垃圾,其中塑料就占了一半。所以,如果每个人能够提升公民意识,开始分类垃圾,一点一点的聚少成多,为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

若每个人都能从不乱丢垃圾开始,哪怕只是把手中的塑料袋带回家处理进行分类,或弯腰捡起路边的一片纸屑,环境便会逐渐改变。公共卫生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的专属任务,而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日常功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