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亮 | 沙巴反联邦情绪升温 全国大选前哨战正式开打


沙巴第十七届邦选备受瞩目,其热度可说是前所未有。这场选举之所以引起如此高关注,不仅因为沙巴政治版图复杂多变,更因为此役被视为团结政府执政表现的第一张大型“期中考卷”,其结果势将牵动全国政治未来一至两年的走向。
本届邦选出现近600名候选人竞逐73个议席,创下史上最激烈纪录。表面看来,选情混乱、政党林立、战线冗长,但真正让选举变得扑朔迷离的,并非候选人数量,而是 结果难料,每一种可能性都存在。
ADVERTISEMENT
沙巴幅员辽阔,各区域族群结构复杂,不同政党各自掌控特定选区,再叠加本土情怀强烈、地方议题与资源分配争议,使这场选战更添变数。在多重因素牵动下,选情宛如雾中观花,难以看透。
无论最终成绩为何,这次选举最清晰的趋势,是 “反联邦”“要自主”的本土意识进一步升温。
至于本土情绪是否足以让“西马政党”式微,则成为全国最关注的焦点。
在这波本土风潮中,国阵与希盟可谓首当其冲。其中,火箭在西马长期获得华裔强力支持,此次却面临“反联邦论述”与本土党夹攻,形势比过去更具挑战。
选战开打以来,社媒舆论弥漫一股“帆船风暴”。向来擅长网战的火箭,此次因身处执政体系内,需顾及政治敏感课题,包括沙巴贪腐案、ZARA命案等,导致论述受限,显得格外被动。
火箭所提出的“中央与州政府同步带来发展”的论调,也被年轻选民批评为类似国阵旧调,使其在社媒上不占优势。
然而,社媒风向并不等同选票。在沙巴华裔选区,中老年选民比例不低,这群人未必受网络论战影响,仍会以政党稳定性与服务表现为考量。因此,火箭在华人区的实际表现仍存变数。
虽然本土情绪高涨,但选民也必须面对另一项现实考验。本土党之间松散、易分裂、利益纠纷频仍,是否能真正带来有效治理?抑或只是另一场争夺资源的权力角力?这是选民心中最深沉的疑问。
这场选举,或许真的要等到开票夜才能揭晓答案。
但可预见的是,沙巴邦选不仅是地方竞逐,更是全国大选前最重要的一场前哨战。
其选情激烈程度、政治情绪变化及本土势力的走向,很可能重新塑造马来西亚未来政治版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