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最新防疫SOP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3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弱势
载满男女的火车/陈韦璇(淡边)
平凡的星期六,我坐在前往雪兰莪沙登的火车上,返校的路途让我心情烦闷,但好在女性车厢让我可以安心地戴着耳机听歌缓解焦虑。火车走过了几站,在芙蓉站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一位马来男生走进来,张望了一会,在离我不远处的座位坐下。我摘下耳机,一方面是因为想提醒他这是女性车厢,另一方面是自身安全范围内有陌生男性我实在无法安心听歌。 “不好意思,”我说。“这里是女性车厢,你可以移步到后边的车厢坐。” 马来男生拿着手机,抬头看了我一眼,说:“其他车厢都已经满了。”说完低头继续玩手机。 我非常诧异。火车刚走了几站,每节车厢不超过10人,怎么可能满了?我半信半疑,站起身看了几眼,说:“还有好多空位呀!” 男生充耳不闻。 见他不为所动,我也不好继续劝说。我坐回座位上开始思考这位男性为何会选择坐在女性车厢。如果换个性别,我相信没有一位女性愿意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坐在一个全都是男性的车厢。 我曾在网上甚至学校论坛上看过一些男性关于两性权益的言论。男生说:女生打男生是闹,男生打女生就是暴力;公共交通设有女性车厢却没有男性车厢;男生从小就被教育要礼让女生……所有好处都在女性身上,男性很吃亏,这很不公平。毋庸置疑,给类似内容点赞的大多是男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老话说,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我们不妨追溯回女性获得“特殊待遇”的源头—— 女性时常处于弱势、不安全状态。众所周知,从天生的生理结构和体力上,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占优势,因此所谓“女生打男生极少被谴责”属于事出有因,试问有多少女子未经专业训练能与成年男子抗衡? 我想男性比女性更加清楚,层出不穷的家暴、猥亵、强奸、囚禁、偷拍、虐杀等恶性事件的受害者多为女性,犯罪者清楚知道女性几乎没有与其抗衡的能力,并且在女子该以贞洁为重的物化女性糟粕文化下,多数受害女性因害怕被视为“污秽之身”而选择隐忍,导致她们成了完美的犯罪目标。 女性享受的“特殊待遇” 就算有女性鼓起勇气想为自己讨个公道,各种“受害者有罪论”也会从四面八方传来:“谁让你穿成这样?”“哪个正经女孩半夜出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什么加害者不找别人偏偏找你?”一句句逻辑错误的谴责如同洪水猛兽般,把刚从深渊里挣扎爬出的女性拍打回更深的谷底。 至此,还会有人认为女性享受着“特殊待遇”吗? 因为女性处于弱势,所以社会设置了女性专用车厢、女性健身房、女性休息室、女性专用停车位等。但如果以一个地区的女性专用公共设施数量和完整度来判断该地区就对女性非常友好,我想这是本末倒置的——越来越多的“女性专用”恰恰是女性仍然处于弱势的象征。 我认为一个最理想的社会状态是——公共空间为真正的公共空间,不是男性、女性或其他性别群体所专用的任何空间。因为当所有所谓的“特权”不再被需要时,才是社会往真正的性别平等方向发展的时候。令人唏嘘的是,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远不止这些。社会对于女性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健康照顾、法律保护等基本权益的漠视,如巨石般压在女性身上,女性必须付出比男性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兴许才能换来一个翻身的机会。 如果说这列载满男女的火车正往性别平等的方向开去,那么距离它的终点究竟还要多远呢?正当我在思考,车厢内走进来一位警卫,铿锵有力地说了一句“这是女性车厢,男性去后边。”话音刚落,马来男生立即起身往后车厢走去。显然,警卫的话管用多了。但警卫的话之所以管用,仅仅是因为他是警卫吗?试想一下,如果是女警卫,这位男生会否如此迅速更换车厢?火车继续开往下一站,我的思绪和离家的距离一样越飘越远……
1月前
浩浩荡荡开到江沙一同开斋 100超级摩托送暖弱势
100辆超级摩托车浩浩荡荡来到江沙送爱心与弱势群体一同开斋,虽然出现现场的各类车型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但队员们都抱着一个宗旨即助人为快乐之本。
6月前
照顾特殊儿 不忘关爱手足
每当观众在观看特殊儿相关的电影时,总会为片中励志的主角,无私奉献的父母感动落泪。 然而,你可曾注意到永远站在他们身后的兄弟姐妹?那个健健康康,身心健全,与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由于普通、健康、省心,让父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照顾较为弱势的手足,这也意味着他们是最容易成为被家长忽略的孩子。 尽管,我们知道照顾较为弱势的孩子理所应当,可这公平吗?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志汉 当家中有一个小孩经常进出医院,父母难免对他更为上心或偏爱,但也许父母从未看到过以下景象: 弟弟因病长期住院,父母常常不在身边的老大,每每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必充满期待地奔向父母的卧室,却发现卧室里一片漆黑,孩子满脸失落地跌坐在地板上,泄气般将手中玩具扔到地上,此情此景教旁观者心疼。 小小的他,此时是不是充满委屈和不解?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如何是好? 粉彩画家许愿珊的长子是一名脑麻儿,由于生活无法自理,自然得到父母长辈的全身心照顾。 6年后,老二的意外到来让她倍感担忧,其忧虑也不难理解,直到老二出生才放下心中大石;8年后,老三也加入了这个家庭。 于是,新的难题产生了:要怎么做到一碗水端平? 弟弟出生后,老大“地位”不变 “只有老大时,仅需全神贯注照顾他,不需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 即便弟弟出生,依旧没有改变老大在家中格外受到照顾的地位,比如老大坐在客厅看电视,外婆叮嘱弟弟,若要转频道需先得到哥哥的同意,否则会遭到外婆的责备。 弟弟们是否会觉得长辈偏心呢? 她摇了摇头:“因为他们也不缺爱。” 由于老大的身量随着年岁渐增,移动不便,户外活动日益减少,因此出门活动成了她与弟弟的相处时光,一起看电影、出席读书会等。 在弟弟小时候,她每晚会陪伴他们读绘本、入眠;傍晚时带着他们去游乐场;上幼儿园时,为了增加母子间的亲密度,哪怕再麻烦和辛苦,她还是选择骑脚车轮番送他们上学,而非选用汽车。“骑脚车的话,他们坐在后座能抱着我。每天如此,载了一个去,又回家载另一个。” 这是她向弟弟表达爱意的方式。 “当然,我也有告诉他们,老大需要额外的照顾,因为他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我也有制造很多机会陪伴他们一起长大。” 全家互补当照顾者 她认为一个家庭需要“互补”,她与母亲、妹妹等亲属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要照顾一名特殊儿,两名正常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 当哥哥抽搐入院,她会让弟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抄写心经等方式祝祷,以这样的方式加入进来。 “他们也看到过哥哥发作过程,出入医院3次。我也跟他们诚实地说明,这就是为何日常需要照顾哥哥的原因。 “于是,当哥哥在后面睡觉时,基于他对声音敏感易醒,大家会放轻动作,默不出声。” 理解之后的体谅,就会变成配合。 孩子不该承担父母的责任 犹记得数年前本地中文电影《光》里那个没有名字的弟弟,在父母相继离世后,承担起照护自闭症哥哥的责任,甚至因为这份责任,改变了人生的走向,牺牲了梦想和爱情。 家境富裕者也许少了经济负担的忧虑,但是对于养活自己都有点捉襟见肘的手足,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好莱坞电影《怦然心动》里,女主角的父亲将智力障碍的弟弟送到私立疗养院以让他得到最好的照顾,而一家五口只能节衣缩食,租住简陋的房子,电器坏了只能向邻居借,夫妻俩为此起了不少争执。 这往往也是许多家有弱势手足的人们,最真实的写照。 不过,作为三子之母的许愿珊却早已提前做好了规划。她曾与孩子跟随非政府组织参观过不少疗养院,平日会嘱咐弟弟在她百年后如何安排哥哥的去处。 “有时,我跟弟弟说假设妈妈不在了,就把哥哥送到疗养院。” 她笑说,不知弟弟现在是否年纪还小,不理解为什么要分开?所以总会告诉她,以后自己的住家将给哥哥留一间房间,请女佣照顾,意即愿意肩负照顾哥哥余生的重任。 “我们听了这种话,心里会觉得很安慰,但实际上到了那时候,我也不想(哥哥)成为他们的压力。 “照顾大儿子,我觉得是父母的责任。他们以后长大了也有自己的生活圈,会结婚工作,我认为这个负担不应该落实到弟弟的身上,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她说,自己在28岁时产下长子,28年以前没有这些负担,那为何弟弟一出生就得背负这责任一辈子? “这个责任不应该压在其他孩子身上。所以我跟他们说,不会期待他们照顾他,如果我‘走了’,可以送他去疗养院,可是偶尔过年过节要去看他。至少让他感受到还有家人。” 她坦言已经做好“功课”,准备了一笔存款,并且物色和了解哪些是合适的疗养院以为将来做好打算。 “我甚至跟弟弟说,他们长大了,想留学可以去留学,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她亲手解开了压在弟弟们脖子上的枷锁。 把“异样”变成“一样” 很多时候,所谓的“歧视”来源于对跟自己不同的人群,或对另一个陌生文化的不了解,却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里总不乏这些人。 当老二老三慢慢长大,新的忧虑又出现了:弟弟的友人会不会因为哥哥是特殊儿童而遭到异样眼光?弟弟心里是否会因此出现很多疑问或顾忌? 于是,每当老大的特殊学校举办运动会时,许愿珊会领着弟弟去参加,从小就让他们走进特殊儿的世界。 “自小他们就跟我们一起去参与哥哥各种的活动,以便了解到这世上不是只有哥哥一个人是特殊儿,也有许多跟他们不一样的孩子。” 当“异样”变成“一样”,少见多怪变成习以为常,孩子的眼中已然世界大同。 “他们上学后,班里也有症状较轻微的特殊儿童,对他们来说就跟普通人无异。” 她鼓励弟弟邀请朋友到家里玩,让朋友认识哥哥,她也会向他们解释脑麻儿的成因,帮助弟弟坦然面对哥哥是脑麻儿的事实。 父母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尽管她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谈起自己照护长子的心路历程时,眼眶依旧泛红。 “我很自责、内疚把他生出来。” 直到她看杨定一的书写道:“没有受害者,也没有加害者”。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加害者,是我把他害成这样。忽然有一个人跟我说这样的话,也说是生命的一个安排,是两人到来之前就已经谈好了的。” 这句话将她从自责的泥沼中彻底解脱出来。 当她接触粉彩画,并且沉迷其中,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忽略照顾自己,从前的时间都给了公司和孩子,完全没有留给自己。 “在画画的半小时,我可以忘记所有烦恼,颜色仿佛在跟我对话。 “如果没有长子,我可能只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没有机会替星云大师的书画插画,没有机会用绘画做慈善。” 她说,这些曾经受过的苦,其实是一种隐形的祝福。 在许愿珊答应受访之前,我曾接触过数位家有弱势儿童的家长,他们大多表示这些是家事,不足为外人道而拒绝了。 惟许愿珊爽快地应承分享,其原因不是为了帮孩子,而是帮照顾者。 “照顾者很不容易,照顾者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家庭。” 更多文章: 多关心常沟通,与孩子一起对抗网络霸凌 家有失智者 照护有窍门 错戴耳机听力受损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性教育启蒙 从生活中贯彻
7月前
威拉班:为弱势提供医疗 私人诊所应尽社会责任
森州行政议员威拉班呼吁淡边县的私人诊所,可以考虑加入为特定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服务的行列,尽社会企业责任。
8月前
丹华堂27日“春风送暖” 百份福袋红包送弱势
吉兰丹中华大会堂理事会议决在即将来临的癸卯农历新年延续“春风送暖”公益活动,定于1月27日(正月初六)送出100份福袋和红包给受惠人士。
9月前
解决月经贫穷为何从T20群开始?网骂:需免费卫生棉的是B40!
(八打灵再也13日讯)卫生部长扎丽哈为了消除“月经贫穷”,选择在卫生部办公楼里的女厕为职员提供免费卫生棉,让网民百思不得其解,并抨击扎丽哈:“为何从T20群体的厕所开始?”
10月前
国际拼盘
35岁男赞助7童上学!每天做2份工作
中国安徽省阜阳市35岁的杨军平时是个装潢工,晚上还兼差做代驾,每天早出晚归。惟原因并非家中生活困顿,而是想赚更多钱帮助弱势,他从2014年至今已资助7名孩童上学。
1年前
国际拼盘
更多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