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期待
星云
流动/邓晓慧(八打灵再也)
雨下得猝不及防,我站在路边,准备冲进雨里,一个人跑来问我:“能不能借你的一把伞?”不是“你有伞吗”,不是“可以一起走吗”,而是“借”。一个陌生人居然觉得我会毫无理由地把自己的伞借出去。我笑了一下,把伞递给他。他接过去,说了声谢谢,头也不回地跑进雨幕里。 我站在屋檐下,看着他撑着我的伞远去,心里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吃亏的懊恼,也不是被欺骗的愤怒,而是一种轻盈感。我从没想过原来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这样给出去,不求归还,不做计算,不留下任何痕迹。有时候我们给别人东西,心里会藏着期待。至少该有个“还”字吧?但那天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甚至可能不会记得这件事。就像雨过天晴后,谁还会去想还雨伞?可这不正是一种自由吗? 我们习惯索取,也习惯回报,总觉得自己投入的一切都该有个结果,可人生里有些事根本没有“结局”这一回事。你给出了一点什么,它就落在时间里,继续向前。我曾经很害怕无果的付出,总觉得吃亏,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可那一天站在雨里,我突然觉得很多东西不是“值不值得”,而是“想不想”。如果想,那就给;如果不想,那就算了,没那么复杂。 我后来没见过那个借伞的人,也没再见到我的伞,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或者可惜,甚至有点期待我的雨伞,它是不是被谁遗落在某个角落?还是被另一个同样需要它的人捡起?会不会在下一场大雨里又被借走一次?也许有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归还,而是流动。
3天前
星云
星云
盼头,爱与前行的动力/周碧华(槟城)
盼头,对我而言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它既是期待,也是情感的寄托,更是可以让我们前行的动力。一个电话、一个承诺、一张机票,甚至一个小小的外游计划,或是和平日作息稍有不同的周末,都可能成为盼头的化身。 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北马,在一个离家约150公里的地方工作。爸爸定下了一个“条规”,就是我每个周末必须回家。即使我家离公车站有段不算近的距离,每个周五晚上他都会和妈妈开车接我,周日下午再送我到车站。那时的我初入职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压力,下班后回到租来的小房间,见到不算熟悉的室友,更觉郁闷。周末回家吃妈妈的家常菜、通宵读报、和父母闲聊,是我独自在外的日子最大的盼头。 后来我有了小孩。每次回娘家前给爸妈打电话,电话那头总是传来他们欢快的声音。回家的日子,爸爸会带着孙子们去游乐场玩,回程再吃个冰淇淋或优格冰。如今,我的孩子们也离家求学。每逢周四,我和老张都会期待地问儿子是否周末回家。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我们会兴奋不已;如果他说不回来,我会稍显失落,但仍会温柔叮嘱他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他。这让我想起我那已远行的老爸“每周回家”的条规,以及电话那头他们的期待和欢乐——当年我们四兄妹离家后相依的两老,必然也期待我们的归期。我们的电话让他们寂寞的日子,因为有了盼头而充满期待和生气。这样的心情,二十多年后的我,终于懂了。 我妹是我家的“爽约惯犯”,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不回家。独居的妈妈对她回家充满了期盼,然而几次的失望后对她的期待逐渐转为淡然。虽然表面不在意,但我知道妈妈内心依旧盼望着。这种情绪看在眼里让人心疼。殷切的盼望一旦多次落空,带来的失望难以言喻。 今早,一位朋友邀请我参加她丈夫的追悼会。她的丈夫因癌症复发离世。在治疗期间,漂亮的癌症追踪检查报告,以及孩子们回家团聚的日子,成了支撑他走下去的盼头。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除了生与死,其他的一切,或许都是次要的。 开始规划退休生活 光阴如流水,2024年即将走到尾声,而我家张小姐很快的将迎来她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年初她情绪低落,课业、打工和社团问题接踵而至。听到她哭着说想回家后,我们答应了她暑假回来的请求。订下机票的那一刻,她的语气明显轻快许多。“暑假就可以回家”的盼头,成为支撑她度过艰难时光的动力。暑假过得愉快,也为她注入了新的力量。临走前,她又在家里订了寒假的回程机票。这份回家的盼头让她的情感有了寄托。她在开学后即便忙碌,情绪依然平稳,让我和老张觉得这张寒假回家的机票,真的物超所值! 眼看着两个小孩即将毕业,家里经济负担到时应该可以轻松一些,我和老张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他计划两年后退休,电脑屏幕上放着他的目标:健康退休。这份盼头使他在工作中更加轻松。而周末则是已退休的我期待的日子,因为可以和老张一起爬山、看日出、聊天喝咖啡。这种充实的幸福感,让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盼头之于我,是爱,也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前行的动力。它让我们看见希望,也让我们相信,每个明天都值得期待。
5天前
星云
星云
【胡作非文】3万多天的人生,你愿意给我3天吗?/胡骁萍
与家人一同旅行,对你而言,是一种奢望,还是一呼百应、轻而易举的事呢?对我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说得接地气一点,就像购买万字积宝,虽怀抱希望,但不敢强求期待。 我最后一次与父亲出国旅行,已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旅行,几乎是半哄半骗,借他向往已久的著名寺庙为由,与司机安排特殊行程,父亲半推半就,这才成就一家七口前往邻国合艾的三天两夜短暂之旅。那趟旅程留下美好回忆,家里的长辈也尝试不少的“第一次”,算是一次皆大欢喜的旅程。 从那以后,无论我如何以各地寺庙为“吸引点”,父亲还是拒绝我的旅游邀约。即使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他始终把我拒之门外。不管我们说什么,他都有不一样的理由拒绝,最终我们也只能尊重他的决定,免得他出门后板着一张脸,让谁都难受不自在。 直到最近,我又忍不住蠢蠢欲动,再度开口邀请父亲与姑姑一同出国旅行。父亲依旧毫不犹豫地送我闭门羹。数天后,我换不同的理由试图说服他,结果依然如预期般被各种理由拒绝:“会认床睡不好”、“那里太热”、“那里太冷”、“食物不合胃口”、“下午要午睡”、“体力不支”……这些理由层出不穷,意图把我逼退。父亲的顾虑,我自然明白。于是,我退而求其次,提出折中方案——不出国,就近旅行,由我开车,行程随性,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休息就休息,然而这个提议仍未能打动他。就算我使出最后的杀手锏,对他说“人的一生不过三万多天,三天都不能给我吗?”父亲依然固执己见,丝毫没有动摇。 原本期待的,我、父亲、三姑与小姑的金马仑高原之旅,最终变成我与小姑的二人行。三姑因行动不便不想远行,我唯有默默尊重她的选择。出发前夕,年逾古稀的小姑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让我独自开车数小时带她出行,既会让我疲惫又不符合各种效益,说“不如等下次,等多些人再去吧”。 “下次”变得越来越远 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谁又知道呢?还等下次?我打趣地回她:“你是要等我爸再拒绝我10年?而且时间一直往前走,三姑的年纪只会越来越大,行动也不会比现在更方便。10年一眨眼就到了,到时候我也50岁了,谁知道还能不能带你出门呢?”小姑想了一会儿说:“10年后我都80岁了,估计也不能远行了吧?” 那么,还等什么呢?我就这样从槟城开车带着小姑踏足她暌违十多年的金马仑高原,享受凉爽的天气、吃一顿不会流汗的火锅、亲眼看见羊驼、欣赏一大片色彩斑斓且充满生命力的花花草草、把可爱的小植物带回家、吃新鲜的草莓和甜点、在冷冷的天气下品尝浅紫色的薰衣草冰淇淋、购买甜而不腻的玉蜀黍和看着就忍不住想多买的新鲜蔬菜等等,两人度过了舒适愉快且自在的旅程。 岁月如歌,匆匆流转,人生的每个当下,都是不容错过的珍贵瞬间。生活的匆忙与琐事,常让我们忘记“现在”的重要性,总是以为“下次”才是最完美的时机,但实际上,时光不会等人,岁月也从不偏袒,“下次”则变得越来越远。 也许,这一趟“不算完美”的旅程,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我无法强求所有人同行,但至少及时抓住当下,带着长时间待在家的长辈出去看看美丽的世界,哪怕只是短短几天。 旅行与陪伴,无需过多的预设,也不必追求无懈可击的安排,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简单、随性的瞬间里。既然时光无常,不如放下犹豫和一遍遍的等待,把握当前时刻,与重要的人在一起,简单而真实地度过每个当下,才是人生旅途中最温暖的风景。
2星期前
星云
星云
雨天里的温柔/小福(昔加末)
马来西亚的雨季,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乌云密布,狂风夹着大雨倾泻而下。人们或许会皱着眉抱怨麻烦,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雨季有着一种独特的温柔。 小时候,我对雨天的记忆总是和窗边连在一起。那时候的我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雨滴一颗颗地砸在玻璃上,滴滴答答,奏出一首无人指挥的交响曲。外婆总说我懒,因为一到雨天,我就不愿意出门,宁可守着窗台发呆。她却不知,那时的我,已经被雨水织成的世界深深吸引。 雨水让一切都变得安静。大街上的喧闹声被雨声吞没,家里的每个角落也仿佛被柔化了。外婆喜欢在雨天泡上一壶热茶,她说:“雨天最适合让人慢下来。”我则会捧一本书,坐在她身边,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长大后,我搬到了城市生活。这里的雨天少了一分乡村的诗意,却多了一些别样的韵味。高楼的玻璃幕墙映着雨水滑落的痕迹,街上的行人撑着各色的伞,雨点敲击着伞面发出的声音像是一种低语。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会戴上耳机,听着舒缓的音乐,在雨中漫步,仿佛整个城市都变得温柔了。 然而,也并不是每个雨天都让人感到舒适。曾经有一次,我下班时突遇暴雨,却忘了带伞。站在车站边缘,看着雨水疯狂拍打地面,我犹豫着该不该冲出去。就在这时,一位陌生的阿姨走过来,把她的伞递给了我:“小妹,雨大,拿着用吧。”那是一把很旧的伞,伞骨都有些变形,但她的微笑却让我觉得比晴天的阳光还要温暖。 那一天,我深刻地感受到,雨天或许有些狼狈,但也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情。 在雨天从容地吃一顿火锅 后来,我学会了更从容地面对雨天。有时,我会约上几位朋友,在雨天一起吃一顿火锅,热气腾腾的锅里煮着各色食材,暖得人心都跟着松软起来。还有时,我干脆在家中留一整天,做一些平时忙碌时无暇顾及的小事:整理书架,烤一盘饼干,或者听一场雨声背景的音乐会。 雨天教会了我生活的节奏感。它提醒我,不必每时每刻都向前冲,有时候,停下来感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雨天是世界为你盖上的一层滤镜,让你能看到那些平时忽略的细节。”雨水冲刷掉浮躁,留下的是城市的纹理,是生活的温度,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连结。 如今,每当雨季来临,我反而开始期待。期待那独属于雨天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的湿润和泥土气息;期待街头巷尾的伞影,像一场随性展开的展览;期待雨后的晴空,那种清新的蓝总能让人感到格外的平静。 雨天或许不总是浪漫的,有时它也会带来麻烦,甚至让人感到无奈。但我想,每一场雨都有它的意义,就像生活中的那些低谷和停顿,它们虽看似无用,却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发现自己,与世界重新和解。 所以,下次再遇到雨天时,不妨停下脚步,看看这天幕下的世界,或许你也会发现,雨天里的温柔,正悄悄地浸润你的心。
1月前
星云
星云
年味/高快佃(哥打峇鲁)
农历新年快到了,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过年时光。 还记得小时候的新年是我一年里最期待的日子。除夕夜时,我会在厨房等待除夕大餐,然后和家人们围着电视看节目。夜里盼着快点天亮,期待着白天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去讨红包。 小时候过年总会有一种独特的氛围,那种热闹、喜庆又温暖的感觉,大家都说是年味。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年味都变淡了。小时候的那些年味不知道是什么因素组成的,明明长大后人数没变,东西没变,但是年味都变淡了。可能这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很大关系吧。 我觉得我还是孩子 以前,过年是华人一年里最重要的时刻,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大多只有过年才会买新衣服新鞋子,享受一些平常难以享受到的美食。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平时就能享受到各种美食、买各种新衣,所以过年带来的新鲜感和仪式感也变少了。 而且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时候新年,大家的娱乐活动都是打牌、看电视、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现在过年,很多人都是拿着手机在那滑,跟家人的互动都变少了。年味也就淡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说法:“小时候觉得有年味,是大人们为我们制造的仪式感。现在轮到我们为孩子们制造了。” 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可是,我觉得我还是孩子,我舍不得长大,舍不得那些无忧无虑、只需要享受年味的日子。多希望自己能永远是那个等待年味的小孩。
2月前
星云
星云
你也活在未来吗?/柯亦(北海)
“你不喜欢吃鸡腿吗?怎么饭都快吃光了,还一动不动呢?” “那是我的最爱!我要最后才吃,慢慢享受。” 小时候,我都爱把最喜欢吃的食物留到最后。边吃饭边期待最后品尝美食,所以整顿饭都吃得特别开心。那时我觉得,如果我先把我爱吃的食物吃掉了,那么接下来的整顿饭就不会那么开心了,因为没有了期待。 对于我喜欢的物品也一样,我会一直不舍得用。我害怕喜欢的东西用坏了。在我小的时候,收过一个漂亮的钥匙扣。那是一个穿着传统服装的人形钥匙扣。服装非常精致漂亮。我把它扣在我的笔袋上。每一次开关笔袋都非常开心,因为可以看到且摸到那精美的钥匙扣。随着多次的开关次数,那钥匙扣开始变脏,而且精美的服装也损坏了。我特别伤心。我把钥匙扣拆下来,收在了一个盒子里。从那天起,每当我得到喜欢的物品时,我都不舍得把它拿出来使用。我都会珍藏起来,因为我害怕它会破损。 后来,我年龄渐长。我开始工作赚钱。我为我自己买了一台游戏机。那台游戏机对刚工作的我来说是比较贵的。我又开始了我那不舍得的心态。我会偶尔拿出来玩一玩,可是大部分的时间里,它是躺在抽屉里,“好好保存”。哪里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当我把它拿出来使用时,发现了游戏机屏幕上竟然多了三条线。看起来是屏幕要坏了。接下来,每打开一次,屏幕就多几条线。我才没用多久,游戏机竟然要报废了!我太伤心了。原来,就算不使用,物品还是会损坏的。我后悔为什么游戏机不是被我玩坏的,而是被收坏的。 我也开始发现我买喜欢的食物,想要保存起来,找一天好好享受。直到想享受时,才发现已经过期了。我买的精美本子,想要留起来以后用,哪里知道还没到想用的那天就已经发黄了。毕业典礼得到的昂贵的笔,一直不舍得用。直到有一天拿出来用才发现没有墨水了。 喜爱的东西就该马上享用 原来,一切的东西都有保质期。保存起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未来的自己可以拥有一切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感觉未来都是美好的,期待未来。哪里知道,未来还没到,这些“好”东西却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好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未来太遥远,只有现在才是可以掌握的。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我可以把现在,变成我过去所期许的未来。每一秒的现在,都值得我去使用我喜欢的物品。不管是食物也好,还是一些文具或者游戏机,都不应该放到未来。 现在的我,会满足我的喜爱。只要是喜欢的东西,我都可以马上使用,而不是保存起来到未来。虽然现在不会像以前一样期待未来,但是我反倒更期待每一秒的现在,而不是飘渺的未来。活在当下,确实比活在未来更好!
3月前
星云
星云
重回蒂蒂旺沙园畔/碧澄(吉隆坡)
也不肯定是什么因素 把子孙三代人牵过来 这都门一侧的知名公园 怎忘得了它曾在我心底 深深地烙印了茫然冷热 无边的哀愁期望和情爱 其实,岁月不是一般的计算机 它是特优而且负责任的精算师 一面不间断地向前流淌 一面把过程精细地切割 绝不马虎 更不遗漏 童年 少年 成年 壮年 中年 老年 童年不知这山脉的位置 少年在这儿寻梦 筑梦 成年在这儿追梦 捞梦 也不明了梦追逐到几成 更不确定是否已经完梦 日子犹如屋檐的水 一滴一滴掉落 繁杂的心扉 无从计算 只觉察外层已包裹 些少甜蜜 较多是辛酸 蒙着多层惘然 国家独立过后 默默让六七十个春秋闪过 不觉已到了耄耋之年的我 幸好还能在这儿捡拾 以往掉落的梦的花碎 一身简单的衣着 一副清淡的笑靥 似乎告诉你 我的良朋 我依然是我 原汁原味
3月前
星云
花城观点
李国辉 | 华社对2025年财案华教发展的期待
教总主席谢立意针对2025年财案教育部获得641亿令吉,比去年的587亿令吉还要多,并对提高教师学士课程学每个月津贴,从原有的430令吉增至530令吉表示欢迎,而华总会长吴添泉则针对该财案,政府拨出20亿令吉提升及维修用途表赞赏。
5月前
花城观点
星云
期待/吴顺平(万津)
“老师,什么时候分回《你我的秘密》?” “老师,我有东西要写,你可以快点给我们吗?” 好奇,干嘛学生们那么迫不及待的要回周记《你我的秘密》? 眼见学生们那么“积极”,那么“爱写”周记,我只好加把劲把搁置在桌面上的《你我的秘密》给批阅好。 其实,每逢星期五的其中一份功课就是写一则周记。星期五一早,甫进班,学生看见我手上拿了一叠的本子,A学生赶紧走到跟前看看我捧了什么本子。当她知道是他们期待已久的《你我的秘密》时,开心得在班上公告天下,我顿时察觉爱写周记的学生就笑逐颜开,不爱写周记的学生则脸上顿时光彩不现。 《你我的秘密》才分下去没几分钟,B学生就拿着本子走到跟前问我:“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她边问边笑说:“很像蛋糕又不像蛋糕,到底是什么?” 我心想,我的画工已经是极限了,你竟然还看不出,哎呀…… 另一边厢,C学生拿着本子递给她的好友,她们互换《你我的秘密》,看看我写了什么。她们似乎很因老师在本子上的留言而自豪。 其实,布置《你我的秘密》这功课,用意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手写我口,积累生活经验,相信他们在组织句子与表达能力上会有所提升。但,你不难发现,学生写着写着,字里行间就会透露一些心事,透露一些蛛丝马迹,一些需要你关注解决的事。 回想起学生们一拿到《你我的秘密》就赶紧翻阅的情景,眼见他们那么期待,那么在意我在本子上留给他们的每一字,每一句,或是我极限的画工,我怎能不用心批阅呢?
1年前
星云
百格街访
百格街访 | 去年生活难?今年有曙光?民众分享酸甜苦辣
人们常说“开心最重要”,那2023年大家都有在开心的路上吗?你又会如何总结2023年?2024年你对自己又有什么期待和新目标? 看看民众怎么说……
1年前
百格街访
即时国内
陈康益:州选3+3成绩反映人民期待 需多关注华人需求
马来西亚安溪会馆联合会总会长陈康益指出,随着六州大选的尘埃落定,三加三的成绩反映人民心中的期待,政府目前需要更多关注及了解华人的需求,毕竟华人也是马来西亚的一份子。
2年前
即时国内
星云
妈咪,我让你失望了/紫玲(北海)
每晚睡前都会和孩子聊天,一般孩子有心事都会在这个时候透露。某个晚上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他谈起了分配班级的事情。一、二年级是不分班的,那时他的班是第一班。今年三年级就根据成绩分配班级了,他的成绩当然是无法进入第一班的。 他垂头丧气地跟我说:妈咪,我进不到第一班,我让你失望了。 说完他转身面向另一边,我感觉这个动作好像在表达他无法面对我,他觉得自己让我失望了。当一个孩子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时,他的内在会发生什么事?他或许会觉得自己无能,不够好,也担心自己会因为表现不好而不被爱,不被接纳。 听到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我有点吓到。原来平时乐天的他竟然有这样的想法,他以为我会希望他进第一班。其实当妈的是知道自己孩子的程度的,我并没有期待他会进第一班。或许是有时为了鼓励他(我自以为会有效),告诉他进步多一点就能进第一班了。孩子在无意间就觉得这是妈妈对他的期待而放在心上。这件事也让我自我检讨,下次说话真的要注意。 听了他的那句话,我问他:你觉得妈咪要你读第一班啊? 他没有回答。 把“人”和“功能”分开 我继续说:其实你没有读第一班也没关系的,妈咪还是会欣赏你其他的优点。妈咪也看到你的进步,你越来越好了。妈咪要让你知道,不管你考几分,读哪一班,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 父母常常把孩子的成绩表现挂在嘴边,孩子会觉得父母在意的是自己的成绩。父母需要学会的是把“人”和“功能”分开,并让孩子知道,即使做不好,他依然值得被爱。
2年前
星云
我们
穿红衣 拜年 吃大餐 巫裔丈夫期待过新年
华裔穆斯林许嫣娥(Iris)嫁给巫裔丈夫后依然保留华人传统文化,一家大小都会庆祝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等热闹佳节。而在来临的2023癸卯兔年除夕夜,他们打算架起火锅围炉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再到亲戚家拜年……巫裔丈夫迫不及待迎新春!
2年前
我们
会员文
May子|期待癌
孩子进来和出去,一切是缘分也是业力,不应该有期待有不舍。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真是老话家常。在失望的当下常用“早知道”来包装登场。其实我们都早知道,但为什么还是犯期待癌?吊诡的是原来那叫“期待过高”,我们都在学习,是不是“不抱期待”才算做人的健康理念? 尼泊尔僧侣学校领养家境清寒、有问题的男孩,免费提供他们的生活所需和中小学教育。男童的父母通常三番四次打电话给校长求助,最后学校才答应收下。近年我和别国的志愿者跟校长开网会时谈到一个问题,都让大家摇头叹息。我们很爱的、熟悉的孩子脸孔,突然间会被告知父母要接走了,甚至没有事前通知,让小同伴和师长措手不及。 曾有一名4岁小童(本来不接受这么小的)因父母离异,而急着送到学校,师长和哥哥照顾与陪伴了长达一年,日久也生情。有天校长出外办事回来,5岁男童就这样不见了,同学告知原来是被妈妈直接抱走了。校长愕然,校内弥漫了一阵惆怅。校长从此认清这些孩童的父母都没受教育,多是缺乏人情世故修养,生活也相对的潦倒。所以,孩子进来和出去,一切是缘分也是业力,不应该有期待有不舍。 [nonvip_content_start] 这是僧侣学校没错,但这种随缘对我和志愿者来说也是“不设规矩”的后果。针对这种“挥之则去”的案例,我们想列明“学校收留孩童条规”,例如至少等学期结束孩童才被允许接走,确保离开后的孩童能升学方可带走?谈着谈着,校长说一切条件的列明只会有更多的失望。 他比喻:门是关着的,大家都看到。有人若要开门,即便门上锁了,他还是会尝试打开。孩子是人家的,父母的关注永远高过学校所能扮演的角色。我们只能祝福这些孩子,至少带走了学校教会他们的哪怕一点一滴。其实连期待他们有天知恩图报,都应该放下。 这段话真让我消化了很久。他说,孩子被接走了,就能收下别的孩子了,其实需要帮助的孩子是整个森林那么多。对我而言,是学校的心力和宽容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这棵大树才能让所有人来乘凉。人凉快了就会走开,接着迎来下一个。心,却不可以凉。
3年前
会员文
更多期待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