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莫泰熙

(亚罗士打讯)为了让学生了解华校办学的不易,吉华独立中学早前曾举办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故事课给全体高三生,由莫泽林老师(已故莫泰熙老师儿子)为同学们作分享。 全体高三生在为期3天的课程里,共聆听10堂华教故事课,莫泽林向学生们分享华校历史、华教先贤和华社对于华教的贡献。 会上,全体出席者也肃立为莫泰熙老师默哀,悼念这位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教师。 庄琇凤:应大胆想象谨慎实践 华教故事课的第一堂课由吉华独立中学校长庄琇凤主讲,主要分享吉华独立中学办校的不易,并认为大家要对每一件事抱有大胆想象、谨慎实践的态度。 她说,吉华独中秉持着董事会办校、校长办学的理念,于2003年就任董事长的李斯仁以一元对一元发动筹募爱校基金至2010年。之后吉华独中向华社筹款1100万令吉作为学校发展基金及硬体建设经费,李斯仁更是个人筹款400万令吉。 她也认为,态度改变,人生也会跟着改变,融合赏识教育,点燃孩子善心,发挥个人的闪光点。 在2010年,庄琇凤以“小校办大事”的心态,勇于担起举办第六届全国华文独中“像太阳一样”科学营的重任,以提升全校师生的办事能力和自信心。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不一定要干得轰轰烈烈,成就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只需要坚守岗位,当一颗恒星,在照亮学子‘有效学习、快乐成长’过程中,也同时照亮自己、成就自己、幸福自己。” 莫泽林:华教格局非一蹴而就 莫泽林向高三生分享时说,他在国外时,总会被问:“为何你的普通话说得那么好?” 而每次他都很自豪地回答:“因为我是华人。” 他说,华教能够拥有今天的发展格局,绝非一蹴而就。 “在这国土上,我们有幸汲取中华文化的滋养,给予我们无尽的底气。当我踏出国门,走向更多、更远的地方,跟不同国家、不同的人交流时,我也感到自豪。” 他也阐述华教族魂林连玉先生曾遭受过的不公平待遇,其中包括1961年前夕被褫夺公民权和吊销教师准证。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林连玉的公民权仍未得到应有的平反。 统考生肩负维护发展母语使命 莫泽林也向学生们介绍董总前任主席,即统考之父林晃昇先生,一位在华文教育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的华教领导人之一。 林晃昇主张“维持华教,发展母语教育;伸张人权,争取平等地位”的精神,领导整个独中的发展,并带领华社向国家元首申办独立大学,同时于1975年创办独中统一考试。 莫泽林说,统考生都肩负着维护华教及发展母语的使命,特别是坚持母语教育的平等发展。 莫泽林感触道,在我国,说华语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追溯发生于1998年印尼排华的事件,那时数以万计的华人因此事件惨遭屠杀,而当时一名印尼华人的受访内容让他印象深刻。 “排华事件发生后,对方一夜之间就不被承认为印尼人,可他也不会说华语。那时候的他,深感痛苦。” 莫泽林以这件事,让学生们了解,当一个民族没了自己的文化与根基时,那种痛苦是无法言喻的。 评语: 撰文的流畅度有待加强哦!特别是细节表达方面欠缺连贯性。另外,文中如果有一两名参与华教故事课的高三生访谈,分享他们感想,那将有助于丰富文章内容。
1天前
解不开的董总缘 去国半年,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探望旧同事、校友李万千。 同行的,还有柯嘉逊博士和夫人。 一进入屋里,映入眼帘的是饭桌旁边显眼处,摆着去年10月在文冬度假村时,我为万千和莫生哥儿俩拍的放大照片,心里不觉一愣! 不一会儿,相约的旧同事周丽娟,也从加影独大办事处赶来相聚。大家来到熟悉的地方、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可惜呀,就是少了一个人,就是那位被誉为“华教园丁”,刚与我们永别两个月的莫泰熙,老同事、老友。 在我们这几个人当中,顺序加入董总的,首先是李万千、然后是莫泰熙(1981)、柯嘉逊博士(1982)、周丽娟(1983),下来是我(1984年)。 虽然,我们先后离开了董总,欣慰的是,40年来,我们曾经在这个华教机构建立下的情谊(注),却不曾因时光的流逝而减弱、消失,相反的,简直可以用“形影不离”加以形容。 1983年,李万千和莫泰熙两人,结伴南下麻坡小镇,盛意拳拳地邀请我上来吉隆坡加入董总。当时我们只是租用教总大厦两层楼作为办事处,全部职员,只有二十来位(与现在的一百多位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这些外地来的职员,包括有家眷的,都被安排住在由天台改装的五楼宿舍,虽然空间有限,但大家融洽相处,其乐也融融。 过后,李万千将蕉赖丘必花园的房子退了租,建议我成为下一个租户。 原来他已经和莫泰熙商议好,在康乐花园附近置下新居,两家人特地选了遥遥相对的单位,不仅是同事,还成了好邻居。 两年后,我也在租住处附近新住宅区,订了一个单位,就是目前居住的房子。有件往事不妨提一下,原本我和柯嘉逊博士可以成为对面看过来的近邻,没想到一个飞来横祸,他成了“茅草行动”中的阶下囚。 也许注定我们友谊缘分未尽,再后来,他总算在我家附近花园住宅区,找到一个颇为理想的住房,两家相距不远。 这就是我对前面说的“形影不离”的诠释,这不仅是董总情、华教情,更是经过40年淬炼的真挚友情。 老话常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在我看来,万千和莫生之间的情谊,可以说比手足还要手足。就在去年当我们得知万千健康欠佳时,莫生比谁都着急,但又不想过于干扰他,只能默默地透过万千长女欣葵,互通有无,告知父亲治疗过程和进展,然后与我们分享,以慰大家对他的关心(5年前万千已经搬离原来的住处)。 我们3人,万千、莫生和我,我为之名为“3老”。 3人之中,我居长,与万千相差一岁,莫生小万千两岁,谁也没料到,那个年纪最“轻”的,竟然撒手先离我们而去,让人情何以堪啊! 那天聚会过后,一如既往,我们就到经常光顾的附近某家餐馆用餐,餐后,也许是触景伤情,万千忆及往日时光,座中少了一人,一个铁铮铮的男子汉,不顾周围的目光,悲从中来,突然失声痛哭、泪流满脸。一时间,大家不禁愕然,但也禁不住泪水,对故人的骤然离世,怀念特别深。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第一次看到我心目中的铁汉子,竟然动情如此之深。 柯嘉逊夫人立即走了过去,围着他的肩膀,不断地轻声安慰。 莫生在国内外主讲的华教故事,深受欢迎,少说也有千遍以上,听众更是难以数计。莫生曾告诉过我们,早些年受邀到中国做巡回演讲时,由于舟车劳顿,气候变化,对他这么一个年过70的老人,无疑是一种体能的极大挑战,幸好有刚在南京大学修完博士学位的林敏萍校长一路陪伴、照顾。但他从不喊苦,不说累,声言一定要讲好我国的华教故事,让国外人士理解,我们现在能读华文、说华语,绝对不是必然的。 去年新年过后,有一天在闲谈中,莫生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语气对我说: “爱薇,你是我老同事,又是老友,我讲了二十几年的华教故事,你一次都没有来捧场。今年6月,我将会在循人中学做一个3天的华教课程,主要内容是有机制地培训讲华教故事的接班人,针对那些有‘民族爱、华教情’,有热情、有激情、有使命感的人。你再不来听,可能以后就没机会了。”经他这么一说,再也没有拒绝的余地,立刻报名参加。想不到是,竟然被他一语说中,从今往后,再也没机会聆听他的华教故事了。 大半时光奉献给了华教 我想对那些曾经听过莫生华教故事的,不论是莘莘学子或公众人士,都算是有福的人。如今,这些“小树已经”“成林”,应该可以告慰这位“园丁”于九泉之下。 回国之后,我仔细地翻阅友好为我留存有关莫生生病、往生后的种种新闻报道,一切是如此虚幻,如此不真实,令人难以接受。归来时,那个想见的人,已经不在了。 “感谢每一个好人”这是莫生最后的遗言,可他却忘记感谢自己。 79年的峥嵘岁月,他将大半时光奉献给了华教。死,固然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分,但作为一个坚定的华教捍卫者的莫生,他应该可以说走得坦然,问心无愧。 莫生次子,莫泽林这段话,应该能充分表现其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地位: “这几天看着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前来的悼念的人们,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有朝气蓬勃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我们不禁感慨父亲的交游广阔;望着大家悲伤流泪不舍的神情,我们才知道父亲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值得的。我们为自己能作为您的孩子您的孙儿,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莫生:您已经鞠躬尽瘁了,您就安息吧,不少跟随者将会遵照您的遗志,一定讲好华教故事。 注:《美好的记忆——我们在董总和新院的日子》一书,出版于2020年。这是在莫生建议、主催、邀稿下,由我负责主编任务,作者多达近百位。每个人抒发了曾经在这两个单位服务期间的感受。这是一本交织着不舍、感恩、相互理解和浓得化不开的华教情,充溢着暖情怀的好书。 稿于莫泰熙逝世双月忌日后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生活需要微风,人的善意如微风。 酷日当空,万里无云。少了白云的庇护,日光顿时肆无忌惮,仿佛若有兴致,它可把大地当烤炉,尽情焚炙。然而,总有些许微风拂面而来,为沦陷在火伞高张的人们注入一丝凉意。 一生为华教付出,高风亮节的华教园丁莫泰熙老师于昨天(2023年6月16日)与世长辞。莫老师留下了一句对人间满是善意的遗言—— “感谢每一个好人。” 这是莫泰熙老师送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这人间还有好人,好人不寂寞。莫老师一生功绩,众所皆知,我在这里就只谈老师的这句话。 我最近刚从一间微型华小转到大型华小执教。记得到新学校报到首日,就有新同事嘘寒问暖,还倒咖啡给我喝。甚至还有同事开门见山直接问我什么时候退休,跟我约好要在9年后一起退休。这一股善意的暖流,让我马上对新的学校有了归属感。 刚接手四年级,有个学生一直不交作业,也不爱说话。每次进班,我会特别留意他,刻意给他任务,借机跟他沟通。我完全没有开口要他交作业,但我的善意在提醒他,他也感应到了。最近他开始跟我交谈了,也开始交作业了。 有人善意问我,大型学校比较忙吧?当然忙,但我忙得有意义。人啊,不怕忙,忙才不会闲着没事做。曾经,有些人闲着没事,就整天勾心斗角,想着阴谋诡计恶意害人。曾经,也有些人闲着没事做,专门关注我的脸书挑骨头,再打小报告,恶意中伤。 也曾在开斋节首日到百盛购物,柜台收银员目无表情,机械式地结账。我在接过收据时随口祝他节日愉快,在那一瞬间,他呆滞的双眼竟有微光,还连声向我道谢。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微微献出了我的善意。 相对于恶意而言,善意是好人的好心、好意,为冷酷的现实带来一丝暖意。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