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
发布: 1:07pm 19/02/2021

双溪立百剩唯一亚答屋 • 屋主寻亚答叶补屋顶

亚答屋在双溪立百新村是绝无仅有了,而这间屋子也是该新村的“第一代”屋子。
亚答屋在双溪立百新村是绝无仅有了,而这间屋子也是该新村的“第一代”屋子。

报道:彭欣怡

(朱湖讯)双溪立百新村绝无仅有的亚答屋,凉爽通风,然而如今市面上难寻亚答叶,屋主四处寻找,希望能尽快将穿洞的屋顶补上,否则就得把整个屋顶更换,非常可惜。

ADVERTISEMENT

这间至少60年的亚答屋,是由林桂珠(90岁)与丈夫当年以2500令吉买下,那时候她30岁,与丈夫搬到这里生活,由于经济拮据,他们都是分期付款给屋主,从搬来时被林芭环绕,到如今四处已经开发,亚答屋结构依然保存良好。

对于林桂珠,这间亚答屋充满回忆,尽管在女儿出世后不久,便搬到亚答屋隔壁空地搭建的屋子,但她仍不时会跑到亚答屋,至今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三不五时会在亚答屋回味以往的点点滴滴。

来自丹绒士拔的林桂珠向《花城》社区报说,当年嫁到了武吉不兰律,曾经在朱湖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找到了这间位于双溪立百的亚答屋后,便在此安定下来至今。而他们入住之前,亚答屋有人居住,所以无法追溯亚答屋确实的屋龄。

她说,当时只有一间亚答屋,四周就只有林芭和橡胶园,亚答屋前还有一座拿督公,所以她一度感到忌讳和害怕,之后拿督公被请到附近安顿,她才比较安心居住。

她住了下来后,便以养禽畜维生,直到1964年女儿出世不久,他们一家便搬到亚答屋毗邻屋子,但是她仍不时会回去亚答屋,因为屋内非常凉爽通风,迄今不变。

现在屋顶穿了越来越多的洞,她希望能找到亚答叶补回,否则穿洞越严重,可能就得要更换其他材质的屋顶。

“早年曾有一人帮我们在马六甲找到专门修补亚答屋顶,但是后来那人过世后,就没有这门路了。”

林太太在亚答屋内从事裁缝工作,仅靠一把风扇,而且只开小风便很凉快,有时候外面天气太热,顾客宁愿躲在屋内和他聊天。
林太太在亚答屋内从事裁缝工作,仅靠一把风扇,而且只开小风便很凉快,有时候外面天气太热,顾客宁愿躲在屋内和他聊天。

亚答叶难找,懂绑扎的人更少

目前,林桂珠将亚答屋借给侄媳林太太,作为裁缝工作坊。

林太太在亚答屋也住了约27年,不久前才搬出,但目前仍在亚答屋进行裁缝的工作。

她说,亚答屋顶大约有6尺半,每次订购都限定至少1000片,换一次至少2000多令吉,而且单是工钱也要逾千令吉,从入住至今已经换了2至3次。

“以前平均10年换一次,但是现在亚答叶也越来越不耐了,而且除了市面难找亚答叶外,懂得绑扎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我们都会在海边找亚答叶,暂时塞在屋顶缝隙。”

她说,亚答屋非常凉快通风,即使外面很热,屋内的风扇只是开小风已经足够,并不会闷热,晚上也会更凉快。

亚答叶片市面上非常难寻,而且需要人工绑扎,要更换也不容易。
亚答叶片市面上非常难寻,而且需要人工绑扎,要更换也不容易。

亚答屋顶属当地“第一代”屋子

据了解,双溪立百新村还未开发之前,因当地在早期种植许多水椰树(学名:Nypa fruticans),又名亚答树,所以新村后开发也以学名词汇直译命名,而亚答树叶多数供作该屋顶用途,因此早期双溪立百新村的屋子都是亚答屋顶,亦被形容为是当地“第一代”屋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人也称双溪立百新村作“Ang Chu Gia”(福建话“红屋子”),这是因为发展商在盖屋子时,使用红色白锌作为屋顶,所以放眼望去,当地百间的“红屋顶”房子便映入眼帘。

此外,红屋子也被称作双溪立百新村的第二代屋子,第三代则是如今普遍可见的结构,因此如今在双溪立百新村仍然可以看见“三代”屋子的实体,实属难得。

林桂珠
林桂珠

目前亚答屋顶已经有不少穿洞处,而林太太只能在海边找亚答叶片,塞在缝隙处。
目前亚答屋顶已经有不少穿洞处,而林太太只能在海边找亚答叶片,塞在缝隙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