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0日讯)在槟城、马六甲还能看到三轮车夫,主要是载游客为主,但在芙蓉,已经看不到三轮车夫,对于曾经在芙蓉坐过三轮车的人,一切就只能追待回忆。
芙蓉因为缺乏旅游卖点,所以三轮车行业在本地没有前景可言,在最后一名三轮车夫约5年前离世后,三轮车行业也正式走入了历史。
ADVERTISEMENT
一些老市民忆述,在旧芙蓉公市仍存在的时候,可以见到10多辆三轮车,排列在公市前方,等候载客,那时候,算是三轮车行业的高峰时期。
在老市民的记忆里,最后一名三轮车夫在芙蓉载客有数十年的岁月,每天上午8时许,便能看到这名三轮车夫踩呀踩,缓慢地开往芙蓉公市,然后就在公市等候买好菜的人,把他们送回家,通常都是阿嫂或阿嬷会挥手示意搭乘。
在他们印象中,三轮车夫在没有人乘坐时,就会坐在车包,与附近的小贩闲聊,直到中午时分,公市人潮逐渐减少,三轮车夫便转移阵地,骑到公市旁边的黄巴士站,看看会不会有人要搭乘。
到了下午,三轮车夫就会骑回家,就这样,一天过一天的日子。
芙蓉最后一名三轮车夫是陈金狮,他已经於2015年离世。他在生前受访时曾说过,多数的三轮车夫都是兴安人,但他却是福建人,所以也就没有加入三轮车公会,不过,在三轮车夫行业逐渐没落,公会也就不存在了。
其实陈金狮在年轻时,是与家人一起在新加坡街(现称萧隆兴路)从事家族面线生意,但掌管大权的母亲过世后,生意也就没了,陈金狮在朋友介绍下,才开始踏三轮车来维持生活,一踩便踩上数十年。
在访问里,他曾透露,早期的钱值比较大,载一趟客只需3角钱,一天也可以赚上10令吉,那时候的10令吉,已经非常够用,去一趟公市买菜,5令吉都用不完。不过,钱币后来逐渐变小,到后期,载一趟客需要约2至3令吉,但最多只能赚上10余令吉,有时候也只能赚到数令吉。
后来的他生病,一度入院就医,在一名热心医生的协助下,他成功向福利局申请到每月200令吉的津贴,虽然生病后的他,身体变得虚弱,但他仍坚持风雨不改地踏三轮车过日子。
他坦言,其他的车夫老的老、死的死,有的退休有家人养,而他没有结婚,一个人的生活,便靠踏三轮车载客来打发时间。
也由于年纪渐长,后来的他只是载送住在公市附近的顾客,例如沉香及林木街一带,远的就不载了。
在2015年,陈金狮不幸的遭撞后逃,导致他重伤被送院抢救,而最终,他便宣告不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