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听到这句话:“我又不是故意的……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ADVERTISEMENT
其实,和别人对谈,让他人听起来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沟通成功的高度。
过去,我们很少倾听或观察他人对谈的表情、回应、肢体动作透露的感受。
你对别人真心尊重,就会对别人真情善言。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里,绝非它虚情更非假意,而是很高深的人际修养。你愿意觉察对方的感受,尽量让他在对谈之中,可以感知说话者的善意流转。
我曾遇过说话“很直”的朋友,“直率”到身边的人都快被他的快言快语给逼“哭”了。我夹在中间,心里焦急又痛苦,只得出来打圆场,试着让气氛不至于太尴尬,但,想当然耳,最后两人的情谊也出现裂痕。
话一定要说到让人难过自责?话一定要说到让人焦躁自卑?
真正的直率是替人解危的情分,绝不让别人出糗、难堪的负气。直率的个性是善于同理他人感受,是给予他人立即真诚回馈的体贴。
曾经,我在一场演讲会看过一位听众对讲者嘘声连连、很不尊重。不久后,讲者对学员的表现也进行负评,甚至对尔后的互动嗤之以鼻。
那场演讲让我心生警惕。如果这场演讲不是自己需要的,可以选择默默离开,毕竟时间是自己的,你可以做更好的规划。同时,我也进行自省:未来自己站在台上,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多以听众的需要为先,做个体贴听众的讲者。
无论扮演哪一种角色,千万别冷语白眼,我们可以多给他人一点温暖的善意,一点改变的弹性。
我们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何必过分苛责?何必苦苦相逼?同时,又何必以直率为名,行伤人之实。
有时候,看到学生对于课程的讲授表现兴致缺缺,甚至无法产出预定的进度,我会问孩子们:课程是否有调整空间,抱着期待来上课,希望可以教学相长,彼此都有收获。学习是需要动机的,成果是需要酝酿与等待的,教与学没有套路,甚至也没有标准答案。
从生活的小事,反问自己:说话的时候,是否有犯了自以为是的错?甚至,把自尊看得比是非还重要?反而,失去沟通分享的奥义。
未来,我绝不会再拿“直率”当借口,让身边的人受伤、委屈、伤心,更不会做点事就放大自己的功劳;吃点亏就彷佛天下人皆负你似的,而是做个说话会让人舒服的如沐春风者。
有个朋友在我眼中他是最温暖的人,大家都好喜欢他。
其实,他的工作位阶很高,但是态度总是谦卑,把自己看得很渺小。同时,他也从不吹捧自己的能量有多大,举止多令人敬佩,他展现的气度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话真的可以好好说,事真的可以好好做。千万把随意伤人的行为包装成“直率”的说辞,傲慢的态度反而限制人际交流的天宽地阔,你说是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