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梵高—光影体验展》(Van Gogh Alive)首度在大马展出,本想在农历新年期间前去,却因大大小小的事而不断延后。
印象中这场光影展会在3月16日结束,为了不因错过而遗憾,于是,趁着和丈夫在3月15日一起放假,便北上看画。
ADVERTISEMENT
抵达之时,已看到不少人在外等候,心里琢磨着幸好画展有分时段控制人数。
然而,当所购的时间段到来之际,看着大批人走入画展区,才意识到,即便有控制人数,可人数还是相当多,只能怪自己不应该选在最后一分钟去看梵高。
人们从入口开始便一直找合适的角度拍照打卡或录制视频。
穿过了以“The Starry Night”为主题的人行道之后,便正式进入投影区,展开40分钟的多感官艺术展览。
然而,投影区的范围很小,人多就让整个场地变得很拥挤。
可人们还是不断拍照、拍短片,拍得不亦乐乎。他们重复走到投影幕前摆拍,让投影的光打在他们的身上,一个个接力往屏幕靠去,对于正在盯着投影幕赏画的人来说,非常干扰。
可是,这些只是“前戏”,后面遇上的状况才真的令人咋舌。
或许是因为眉头皱得太紧,一名工作人员向前告诉我和丈夫,间隔不远的投影区(最靠近出口处)的人较少,让我们移步前去。
人数,确实是比较少,但也不足以让我们好好的享受这场投影展,因为站在那里不到1分钟,就有一名穿着性感的年轻女性直接走到了投影区的中央,开始搔首弄姿。
即便她看见不少观众都在拿着手机摄录或拍摄在屏幕上投影出的画,可她依然毫不尴尬的坐在地上,把外套拉下,低胸短衣露出她白皙的“北半球”及小蛮腰,站在附近的男性纷纷转头望向其他投影幕,而站在我隔壁的巫裔小哥更是像见鬼一样想拉起他的另一半就走,可是后面的人太多,根本逃不了去哪里,只能默默的等待这名少女和为她拍照的另一半赶紧完成他们的“拍摄”。
大约5分钟后,女子终于离开投影区,与同行的那位男性摄影直接离场。
但不断闯入视线范围的“奇葩”却有增无减。一对情侣轮流站到投影幕前摆出各种姿势,两三分钟后,回到观众区查看手机,片刻,他们直接录影起来,让手机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然后“在画里”又是漫步又是转圈圈跳舞,无视其他观众的感受,把投影区当作游乐场,在最显眼的位置,不断重复拍摄,跳舞、转圈。
工作人员既没阻止也没劝说,有那么一刻我在想,难道和丈夫花150令吉购的两张票,就为了看这些“网红”来拍照打卡、录短视频吗?
梵高是一名艺术家,我相信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的创意也展现着一个人的艺术天份,但,即便有再多的拍摄想法想在“梵高面前”展现,也不能无视其他消费者的权益;大家都是购票入场,来看的当然是梵高艺术,而不是这种遮挡干扰视觉的“烦人艺术”。
我第一次看光影展,是于2019年在韩国济州岛的Bunker de Lumières,当时展出的是Gustav Klimt的画作,主题为《光之地堡:克林姆特展》,当时的体验很好,所以才会对“再见梵高”特别期待。
只是我忘了,科技进步之后,有些“艺术”干扰的可能性,得纳入考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