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芙蓉22日訊)史上最大的謊言,就是“小賭怡情”,切記賭博害人不淺!
大部分華人傳統觀念中,在新年期間“小賭怡情”無傷大雅,就連平時沒有賭博習慣的人,也會在新年“應節”下注。然而,這種“小賭怡情”的觀念一旦傳承後代,或許會根深蒂固地認為賭博等同“博取機會”,一旦遇到不如意之事,會萌起“利用賭博改變生活”的想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對於正戒賭的病態賭徒而言,“小賭怡情”更是史上最大的謊言。
鄰恩信心戒賭中心的負責人朱志昌認為,一人賭博,會讓身邊至少25人受傷害;同樣的,一人戒賭,能讓身邊受牽連的25名家人與朋友得救,因為他們無需再被欠債或被追債。賭博如同一把無形的刀刃,一刀一刀捅向至親、朋友等一切身邊的人。
他指出,賭徒一旦把賭本輸光,仍會抱著“有賭未為輸”的心態,先向家人、親戚、好友、同事甚至是鄰居等任何身邊的人撒謊借錢,博取翻身機會;若身邊人都已經“借光”了,就轉向大耳窿借貸,無論是哪一種方式,若不能及時覺悟,這一輩子就徹底毀了。
脫離舒適圈 才能脫離“賭海”
朱志昌分析道,當賭博成了無法摒棄的習慣,絕大部分不再單純為“贏錢”而賭,而是要填補心靈上的空缺,有些戒賭人士甚至一天打3份工來分散對賭博的注意力。然而,分散注意力的做法無疑是最消極的逃避行為,這種麻木地工作來填滿生活,會讓人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意義,強制壓抑自己,不僅難以達到戒賭效果,一旦再遇不如意之事,更容易“走回老路”。
他強調,戒賭除了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生活環境,唯有脫離現有的舒適圈,才能夠真正脫離“賭海”,因此,該戒賭中心都會鼓勵外州的戒賭人士跨州前來,從“零”開始,一來可以遠離從前的“賭友”,二來可以擺脫從前的生活圈子,遠離賭博風氣。
“在戒賭中心有很多相同遭遇的人,彼此之間能暢所欲言,毫無顧忌地發表感想,也不會存在被歧視,唯有直接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戰勝賭博心魔。“
朱志昌:一天輸掉整個月工資
朱志昌憶述在小時候,每逢新年就有家庭聚會,表兄弟都會小賭一番,每當看著別人從賭桌上贏得數百令吉時就會很嫉妒,也因此從小學會了賭博,直到踏入社會,獨自在隆市打工,70年代的茨廠街一碗米粉售價才10仙,但自己一天就能賭掉一整月60令吉的工錢。
“每次輸光輸淨後就在茶室喝茶,用555小本子記賬,後來還做了卜基搞得風生水起,閒來釣魚玩樂,天真以為這就是生活的享受,直到後來欠下賭債,妻子終日惶恐,為了躲債,我甚至想過出家做和尚或自殺。”
他形容,所有賭徒想法都一樣,窮途末路時,都想到死!但其實內心卻不想死,一切都是權宜之計,以此讓家人協助還債,一旦跨過難關就會打回原形。
Charles:想贏更多越陷越深
現年27歲的Charles(來自柔佛)曾與友人合夥開了7至8家手機分店,年紀輕輕有此成就,讓他逐漸養成驕傲自大的性格,追溯17歲時校園賭博場景,後因同學介紹網絡賭球,自己好奇心驅使下合資50令吉,意外連贏2盤。雖然只贏了區區10令吉,卻徹底改寫自己的人生。
“贏錢就是賭徒噩夢的開始,後來在18歲那年連贏十多場球賽,從50令吉的賭本累積到2000令吉的獎金,後來,我想要贏更多錢,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還有……送父親一輛賓士。”
遇大耳窿討債疏遠家人
Charles在父母首次遇到大耳窿上門討債後,便無臉面對家人,長達2年拒絕回家,也因為擁有“前科”,他被同樣染上賭博惡習的弟弟,以其名義向親友借錢,自己卻“白狗當災”,導致與家人的關係漸行漸遠。
“縱使我再三向父母保證自己戒賭了,但始終無法讓人相信,自那一次之後,我又再染上了賭癮,最後因挪用公款,東窗事發後被趕出公司。經此一事才決心戒賭,如今過去了1年多,昔日情景回想起,雖已釋然卻還是感到可怕。”
徹底擺脫賭海的Charles坦言,雖然戒賭課程已結束,但仍然會留在戒賭中心成為朱志昌的助理。因每次看著新來的戒賭者,似乎也看到曾經的自己,以此提醒自己“賭博害人不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