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彭欣怡
(朱湖訊)雙溪立百新村絕無僅有的亞答屋,涼爽通風,然而如今市面上難尋亞答葉,屋主四處尋找,希望能儘快將穿洞的屋頂補上,否則就得把整個屋頂更換,非常可惜。
ADVERTISEMENT
這間至少60年的亞答屋,是由林桂珠(90歲)與丈夫當年以2500令吉買下,那時候她30歲,與丈夫搬到這裡生活,由於經濟拮据,他們都是分期付款給屋主,從搬來時被林芭環繞,到如今四處已經開發,亞答屋結構依然保存良好。
對於林桂珠,這間亞答屋充滿回憶,儘管在女兒出世後不久,便搬到亞答屋隔壁空地搭建的屋子,但她仍不時會跑到亞答屋,至今已成為了一種習慣,三不五時會在亞答屋回味以往的點點滴滴。
來自丹絨士拔的林桂珠向《花城》社區報說,當年嫁到了武吉不蘭律,曾經在朱湖生活過一段時間,後來找到了這間位於雙溪立百的亞答屋後,便在此安定下來至今。而他們入住之前,亞答屋有人居住,所以無法追溯亞答屋確實的屋齡。
她說,當時只有一間亞答屋,四周就只有林芭和橡膠園,亞答屋前還有一座拿督公,所以她一度感到忌諱和害怕,之後拿督公被請到附近安頓,她才比較安心居住。
她住了下來後,便以養禽畜維生,直到1964年女兒出世不久,他們一家便搬到亞答屋毗鄰屋子,但是她仍不時會回去亞答屋,因為屋內非常涼爽通風,迄今不變。
現在屋頂穿了越來越多的洞,她希望能找到亞答葉補回,否則穿洞越嚴重,可能就得要更換其他材質的屋頂。
“早年曾有一人幫我們在馬六甲找到專門修補亞答屋頂,但是後來那人過世後,就沒有這門路了。”
亞答葉難找,懂綁紮的人更少
目前,林桂珠將亞答屋借給侄媳林太太,作為裁縫工作坊。
林太太在亞答屋也住了約27年,不久前才搬出,但目前仍在亞答屋進行裁縫的工作。
她說,亞答屋頂大約有6尺半,每次訂購都限定至少1000片,換一次至少2000多令吉,而且單是工錢也要逾千令吉,從入住至今已經換了2至3次。
“以前平均10年換一次,但是現在亞答葉也越來越不耐了,而且除了市面難找亞答葉外,懂得綁紮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我們都會在海邊找亞答葉,暫時塞在屋頂縫隙。”
她說,亞答屋非常涼快通風,即使外面很熱,屋內的風扇只是開小風已經足夠,並不會悶熱,晚上也會更涼快。
亞答屋頂屬當地“第一代”屋子
據瞭解,雙溪立百新村還未開發之前,因當地在早期種植許多水椰樹(學名:Nypa fruticans),又名亞答樹,所以新村後開發也以學名詞彙直譯命名,而亞答樹葉多數供作該屋頂用途,因此早期雙溪立百新村的屋子都是亞答屋頂,亦被形容為是當地“第一代”屋子。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人也稱雙溪立百新村作“Ang Chu Gia”(福建話“紅屋子”),這是因為發展商在蓋屋子時,使用紅色白鋅作為屋頂,所以放眼望去,當地百間的“紅屋頂”房子便映入眼簾。
此外,紅屋子也被稱作雙溪立百新村的第二代屋子,第三代則是如今普遍可見的結構,因此如今在雙溪立百新村仍然可以看見“三代”屋子的實體,實屬難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