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3日訊)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都會留下歷史,而有歷史的地方都值得探索,如甘榜則當裡留有的歷史蹤跡,就足以開闢一條“新旅途”!
相信對於芙蓉人來說,甘榜則當並不是陌生的地方,很多人每天都會途徑該處,當地聞名的馬來美食檔口Warung Bam Bam也是不少人會去喝茶用餐的地方。
ADVERTISEMENT
但很多人卻忘了,在道路旁的草叢裡,藏著一條和森州歷史有著密切關係的鐵道,鐵道不遠處還有一條被雜草覆蓋的寧宜河,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冠病疫情來襲,對很多人來說,外出旅遊或已是一種奢侈,然而拉杭州議員瑪麗約瑟芬認為,旅遊不一定要去很遠的地方,腳下踩踏著的都是值得探索的天地。她相信,只要願意去探索,便能帶動當地旅遊,刺激經濟。
她希望被遺忘的故事,可以從今日清理甘榜則當讓鐵道“重見天日”的這一步開始,再次被記起。
她今日和數個單位,到甘榜則當進行大掃除後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今日的清理工作,是“拉杭鐵道歷史旅遊”(RAHANG HISTORICAL RAIL TOURISM)踏出的第一步,並預計在年杪或明年初就能為這項旅遊計劃進行推介。
鐵道停止使用後漸被遺忘
鐵道都藏有故事,從載人到載貨、停止使用到後來被遺忘,瑪麗約瑟芬認為,若讓這些故事和鐵道永遠被雜草覆蓋,是可惜的。
“馬來西亞的鐵道歷史始於1885年,當時馬來西亞仍被稱為馬來國土(Tanah Melayu),英殖民政府在霹靂修建了第一條鐵道,從太平到文德港(Port Weld,現稱瓜拉十八丁Kuala Sepetang)。”
瑪麗約瑟芬說,隨著載客和運輸需求增加,鐵道也不斷“加長”,1891年,芙蓉往返波德申的鐵道建成,當時,有一個叫做巴卡峇都的甘榜(Kampung Bakar Batu),是火車必經之地,而這個甘榜後來因為周遭的發展,被易名為“甘榜則當”。
“到了1930年,穿行在這條鐵道上的火車已沒有載客,而是用作載送貨物,到了1960年中旬,因為波德申開設了埃索(Esso)煉油廠(後被PETRON收購),這條鐵道就成了運油到機場等地的主要途徑。”
她指出,隨著時代變遷,交通變得方便,這鐵道的“服務”在2008年,畫上了句號。
礦工通過寧宜河乘船進入採礦區
不僅如此,瑪麗約瑟芬說,甘榜則當的鐵道附近,還有裝滿森州人故事的寧宜河。
提到亞沙的開埠歷史,必會提到錫礦,因為亞沙就是森州著名的錫礦區,而當時的礦工,都會通過寧宜河乘船進入採礦區。
瑪麗約瑟芬說,寧宜河從班底甘榜仄浪(Kg Jerlang)一直延伸到馬六甲瓜拉寧宜,長達83.5公里,是當年用作運輸的主要水路,也是森州人的主要水源。
“根據寧宜河早期歷史,寧宜河是雙溪烏戎(現稱森美蘭)的主要貿易路線,主要進行錫礦貿易。芙蓉、亞沙、拉杭、萬茂、晏鬥和船頭都是州內的主要錫礦區。”
瑪麗約瑟芬指出,雖然甘榜巴卡峇都如今已名為甘榜則當,但這裡的村民希望把這個極具歷史性的名字留住,因此決定把建於當地寧宜河段上方的橋路取名為“巴卡峇都橋”(JAMBATAN BAKAR BATU)。
她解釋,“巴卡峇都”直譯的意思就是“燒石”,因此她相信這名字或也和當年的錫礦業有密切關係。
超過兩百年曆史清真寺
瑪麗約瑟芬說,從甘榜則當走出去,附近就有超過兩百年曆史的清真寺,雖然如今已被環視公路圍繞,但有關清真寺依然佇立原地,算是把歷史留住了。
她指出,芙蓉端姑查化醫院附近的興都廟有百年曆史;同時,亞沙路就有一個百年老廟——亞沙仙四師爺千古廟。
值得一提的是,亞沙仙四師爺千古廟供奉的仙師爺便是芙蓉首任甲必丹盛明利。根據廟的簡介記載,盛明利曾領導華裔礦工開疆闢地,直到1861年,他因為調解芙蓉兩派土酋發生的械鬥而被捲入戰爭漩渦,不幸遇害,他的舊部當時就在亞沙建廟,奉祀為仙師爺。
亞沙新村為全國第一座成立的華人新村
瑪麗約瑟芬說,區內的宗教場所記載了各族人民的歷史和故事,甘榜則當附近的亞沙新村也別具特色,從高處鳥瞰,便會發現這個村莊是由八卦形狀排成;作為全國第一座成立的華人新村,歷史悠久。
早在希盟執政的2018年,她就已向州政府提出這項“拉杭鐵道歷史旅遊”計劃,然而後來基於冠病疫情,導致計劃遲至今日才踏出第一步。
“用作隔開鐵道和道路的閘門,我們重新刷漆了,美化和清理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進行。”
她也感謝芙蓉市政廳、鐵路資產機構(RAC)、水利灌溉局、Persona Seremban、馬來亞鐵道公司(KTM)、固體廢料及公共衛生管理機構(SWCorp)、甘榜亞沙的村委和州政府等,在這項計劃上給予她的支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