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
发布: 12:27pm 15/11/2021

Facebook

Timah

改名

Facebook

Timah

改名

趙紹球 | 改名,可扭轉乾坤嗎?

最近,兩件事件成了熱門議題,一為國內品牌威士忌的被改名事件,另一件則是臉書公司的改名了。

ADVERTISEMENT

前者的被改名,縱觀全球,絕無僅有,應是首開前例吧!其被迫改名涉及政治和宗教的敏感問題,非本文討論範疇,不提也罷!

至於後者,則是將原來名叫Facbook的公司;注意!是公司,改名叫Meta。根據官方說法,這個新名字是為了突顯該公司對元宇宙發展的專注,同時也可以解決公司名與旗艦產品名稱都叫Facebook的“固有困擾”。

從行銷管理的觀點而言,改名也是一種重新定位的策略。這意味著一家公司,面臨了非改不可的局面,才會積極為之。否則,斷不會給過去為品牌所砸下鉅額的推廣費用,拿來作廢的!

因為改名,也表示一切可能要從頭開始。這個決定是非常需要勇氣和預算的!但是如果察覺了潛在的危機,又不去積極處理的話,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矣!

一般上,有哪些非改不可的局面,足以撼動公司要進行改名呢?

一)稱認知混淆。舊有的品牌名字可能考慮不周,沒顧慮到與產品的關聯性,因而造成消費者錯誤的認知和聯想。比如早期的“蝌蝌啃蠟”譯名,不說是後來的“可口可樂”,想破頭也不知啥東西呢!

二)名字受到負面事件牽連。原本取的品牌名字,因為一些負面的因素而受魚池之殃,躺著也中槍那種。比如Corona啤酒,就因為和冠狀病毒(coronavirus)撞名,導致消費者想觸黴頭,儘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真相與病毒無關。另一個德航Delta,應該也會被牽連吧!?

三)名字不吉利。公司或品牌,在沒有慎重考慮其發音或寓意,甚至是民俗或宗教的敏感度上推出市場,最終導致身陷囹圄!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社會里,不吉利或不討喜的諧音名字,肯定會對其形象和銷售造成不良影響。

四)名字過於冗長。命名要符合簡單、簡潔、易讀、易記及易傳的特色,否則很難令人印象深刻。比如Maybank。就是順應客戶對Malayan Banking Berhad的暱稱而來。但也有反證,比如Head & Shoulders,在港臺叫“”海倫仙度絲”,五個字在中文命名上算是犯了大忌,但其在市場表現卻又出人意表。

五)舊名字陷入困境。為了讓品牌起死回生,進行改良配方來應戰。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985年間因感受到百事可樂的猛烈攻勢,導致銷量下跌,可口可樂便以新配方祭出New Coke新牌子來應戰,怎料鐵粉顧客不埋單,號召同好示威,硬是要求收回成命,廠商詢眾要求,再度換回Coca-Cola Classic的品牌,將原配方請回市場,才平息風波。

六)不符合法性。品牌命名最後的一里路是註冊商標,否則,專利權依然不算是你所擁有!以麥當勞為例。早期麥當勞的中文原叫麥當樂,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區沿用過,在八十年代進駐臺灣時,卻發現當地有家快餐店已經捷足先登註冊了。經過協商不果,乃至最後定名為麥當勞,一字之差才過了關。

商業命名肩負著企業或商品存在的使命與意義,如果企業或品牌名稱喚不起消費者美好的聯想或連結時,就會產生不好或不良的認知和詮釋,如此一來,自然影響銷路!這也是為何一些企業,會藉著公司或品牌改名的認知操作,來扭轉乾坤!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