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2日讯)全球遭受疫情冲击,加上运输费及肥料水涨船高,进口及本地水果也掀起“涨价潮”,涨幅有约30%。
据了解,由于疫情笼罩世界各地,导致市场出现连锁反应,各行各业因生产成本高企,而纷纷采取涨价的措施,其中水果也不例外,而这回无论是本地或外国的水果,都有所调涨。
ADVERTISEMENT
在进口水果方面,因为货柜船运费有涨无降,其他各种不稳定因素,以致价格频频有变动,水果商也只能依据来货成本价做出调整。
至于本地水果业,除了也面对运费节节上升,也因进口肥料、雨量增多等因素,以致涨幅惊人,其中西瓜和蜜瓜受影响程度最明显,不仅数量短缺,每公斤还调涨至少30仙。

《花城》社区报走访市场时发现,虽然有多种因素导致各类水果涨价,不过供应还算充裕,而几乎每家水果店都已经调涨售价。
商家指出,水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能补充营养元素,所以即便水果业大吹涨风,但生意还是能维持,不致受到严重冲击。
商家说,水果价格不断上扬的情况,是在进入国家复苏计划第四阶段后才出现,而且民众的消费力也明显变弱,在买水果时,不再如以往大量购买,反而尽可能节省开销。
商家也说,涨价固然是对生意量有影响,但商家也必须生存,在整个大趋势下,涨价是必然的现象,不过至今顾客都可以理解。

胜发土产贸易员工钟佳恩指出,无论是外国进口或本地水果,都在各种因素下,面对涨价和减产的问题。
她说,在众多水果中,西瓜和蜜瓜的涨幅最惊人,西瓜从每公斤3令吉50仙,涨至4令吉50仙,而蜜瓜则因为天气影响,产量大幅下降,由于有缺货的迹象,价格也随之变高。
“水果大人小孩都爱吃,而且多吃也有益健康,所以生意还是可以维持,虽然不断涨价,但不影响顾客的购买欲。”
她说,目前为止,来自外国的苹果和橙还未涨价,不过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也无法保证不涨价的情况可以维持到何时,价格将根据成本价而定。

迈富生果商东主王伟健指出,因为货柜船运费节节上升,加上马币贬值,使到本地和进口水果都涨价。
他说,进口水果无一幸免,所有进口水果都有微调,而产自本地的西瓜,因为雨量增加致减产,所以每公斤涨了20仙,而涨幅是在两周前开始出现。
“近来的涨价情况,我认为运输是主因之一,因为许多入境大马的货柜船受影响,所以涨价是必然现象。”
他指出,水果价格向来不断浮动,价格时高时低,商家的定价是跟着市场走动,生意显然是由影响,因为当物价贵了,民众消费力必定变弱。

伟成生果店东主叶嘉伟指出,水果价格早在全国实施行管令3.0时,已经出现涨价的情况,受影响的有本地和进口水果,涨幅有30%。
他认为,马币贬值占了很大的因素,这是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在价格调涨后,也导致市场变得慢热,顾客购买量也明显减少,少了以前热烈购买的情况。
“本地水果是在这个月开始出现大调涨,而且还有缺货的现象,相信是肥料涨价和雨季所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