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育人之地,强调德智体群美,教导分辨对错,当然,是人都会犯错,学生也自然会犯错,那是正常不过的事,能以校规处分过失,但若是犯罪,就不能视之为正常的事了,因为那已经是涉嫌刑事罪行。
ADVERTISEMENT
最近,有学生盗用女生照片,利用深伪技术生成不雅照片进行售卖,此事件让社会感到震惊。
但更令人愤怒的是,事件初期,校方及部分成年人似乎企图低调处理,甚至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引发公众的质疑与不满。
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维,在我们社会里并不陌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职场等等,一旦发生问题,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评估对自身的形象影响,怕的是“家丑外扬”,怕引起舆论压力,也怕被人笑话。
但不是任何“家丑”都可以隐藏或掩盖,反之是需要被揭开、摊在阳光下,让大家看清楚问题的严重性,理解受害者的痛苦,进而推动改善制度。
有关事件中的男生,不仅仅盗用了女生社交媒体的照片制成裸照,还散播、售卖、甚至运作“组织化”,这种行为可见轻浮、戏谑、甚至是对女性做出了贬低。
社会不断在呼吁,要对家暴零容忍、要对霸凌不姑息、要对受害者起保护,而如今校园发生有学生滥用科技窜改照片成裸照,对女生造成伤害,这样的事件又怎么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而且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还揭露,受害人料多达40人,多为毕业校友,其中也有年仅14岁的学生,也不排除部份受害者迄今尚未察觉自己的照片遭恶意窜改。
那些AI生成的假照片,只要一经网络传播,就几乎无法收回,让受害者难以还原清白与名誉,就算澄清了,也会有很多人不在乎。
更令人担忧的,是AI换脸、造假的门槛不断降低,类似事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哪怕是未成年者,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伪造,而“只是个孩子”的论调,也不再足以为恶行开脱。
未成年,不意味就是无辜,真正该被追责的,除了行为本身,更包括那些不作为甚至企图掩盖真相的成年人,他们的态度,会决定事件的走向──是伸张正义,还是再次伤害受害者。
有关学生的行为,已经不再是校规处分的轻微过失,而是涉嫌刑事罪行,无论年龄大小,违法了就必须接受调查,承担后果。只有法律介入,才能真正形成震慑,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杜绝更多“第一次”的发生。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而当“人教人,教不会”的时候,那么就让“事情来教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