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6:52pm 05/05/2025

陈劭扬 | 马来西亚,何时也能摆脱身份政治?

新加坡刚结束的大选,“身份政治”成为了热门话题,也让人重新思考什么是“进步”,有些候选人并不是多数族群,却一样赢得了选票,这是因为当地选民关注的是政绩和理念,而不是肤色、语言或宗教。

这一幕,让我不禁想问: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做到这样?

ADVERTISEMENT

在这里,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一种“政治现实”,即政治是分族群的,马来人投马来政党、华人有自己的政党、印度人也一样,国会和政府的组合,从来都像一场族群代表大会。

久而久之,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人会不会照顾我族群?”,并且也变成了投票时最重要的问题。

这种思维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变过,各政党也是照着这个逻辑走,虽然会组成“多元联盟”,但其实都是各自为政,明面上标榜多元,内地里还是各玩各的。

结果是什么?我们被困在族群政治的框架里,政客靠挑动情绪赢选票,选民也被迫在“保不保我族群利益”之间做选择,谁还在乎教育政策、经济及反贪改革?大家只在乎:你是不是“自己人”。

现实是,身份政治已经不再能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问题,政客不需要提出好政策,只要煽动族群情绪就能保住票仓。

但是,近几年来,我们也看到变化的苗头,年轻人开始不吃这一套,他们从网上获取的资讯,关注着全球趋势,对“族群保护伞”那一套越来越反感,不像上一代那么执着于族群认同,他们通过网上看世界,接触多元文化,懂得比较不同的政党和理念。

这种声音,虽然现在还不够大,但它已经存在,而且,只会越来越多,问题是,政客会不会回应这种新趋势,还是继续玩那一套老戏码:恐吓、分化、炒作“我们被边缘化”之类的陈词滥调?要改变,不能只靠政治人物愿意改,选民也必须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要改变,靠的不只是政治人物,更靠选民们的觉醒,我们得开始问:“这个人能为大家带来什么改变?”,而不是:“这个人是不是我这边的人?”

新加坡的例子说明,摆脱身份政治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时间和政治意愿,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族群问题,但他们选择用制度去淡化,而不是放大,反观我国,很多时候是政客刻意炒作身份课题,因为那是最简单的动员方式。

身份认同不是错,但如果我们继续让它主导政治,那我国将永远被卡在过去,我们的国家不是靠分裂来建立的,而是靠团结、信任和集体进步,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只会继续原地踏步、互相提防。

说到底,摆脱身份政治,不是要我们否认自己是谁,也不是不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信仰,相反,它是要我们在多元中找到共同点,用公平、公正和能力来评断政治人物,而不是肤色或宗教。

新加坡不是天堂,但他们至少在往对的方向前进,那我国呢?我们不缺人才、不缺热情,不缺资源,我们缺的,只是一种勇气,跳出旧有的身份框架,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点。

如果新加坡可以摆脱身份政治,我国也不是做不到,关键是,我们敢不敢从这一刻开始改变思维,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用行动去拒绝它,那一天,就不会距离太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