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
发布: 11:58am 15/02/2022

中医

看诊

父女兵

开药方

中医

看诊

父女兵

开药方

中医父女兵 看诊 开药方 默契十足

报道/摄影:李彩婷
供fb:新年集稿:中医父女兵
叶氏父女齐心经营中医馆,两人会轮流替病人看诊、开药方,默契十足。

(芙蓉讯)人,总是希望自己努力经营的事物,能够获得坚守,传承下去。

作为师的叶福生(74岁),大半辈子都在为病人付出,事实上,他经营的广福堂药行中医馆是由爷爷创设,传承给父亲,之后再传至他手里。

ADVERTISEMENT

如今,他的独生女叶欣宜(29岁)也踏上中医之路,将医者之心,延续下去。

坐落在芙蓉甲必丹谭扬路的广福堂,是约80年前创设,算是芙蓉中药行里的老行尊了。

走入广福堂,可以看见中间高挂着“广福堂中医馆”的牌匾,其中一边的墙身有超过半世纪的百子药柜,流露古朴味道,药柜对面则是现代化的橱柜,整个空间融合了一古一今。

其实,广福堂约两年前曾经装修,跟以往场景略有不一样。根据叶欣宜描述,现今的房间在以前是用作煲药的地方,而看诊的位置则是在百子药柜对面角落。

在广福堂里只会看见叶福生与叶欣宜父女俩的身影,没有其他员工,是名符其实的“”一起肩守家业,当有病人前来,两人都会默契十足,轮流替病人看诊、

较特别的是,叶福生是以手写方式记录病例,叶欣宜则以电脑方式做记录。原来,叶福生起初接受不了女儿的电脑化工作模式,但在女儿的“灌输”下,叶福生也觉得中医馆应该与时并进,只不过,他在看诊时,还是惯性以手写方式记录,之后就交由女儿把病例输入电脑系统。

供fb:新年集稿:中医父女兵
叶福生(右起)欣慰女儿叶欣宜也走上中医之路,两父女一起肩守家业。

叶福生:年少时没想过继承中医馆
接触久后兴趣油然而生

叶福生披露,其实在年少时,没想过继承父亲的中医馆。

“我念完初中四后,便想学电器,当时应该是16、17岁吧,但父亲一句‘先帮我’,我也觉得应该协助父亲,就这样,我在中医馆帮忙父亲,接触久了之后,兴趣就油然而生。”

叶福生在中医馆里做了约10年,才决定到香港考取中医文凭,当时已经约30岁了。

“当时觉得,父亲的年纪大了,我也想做他的接棒人,所以便到香港念中医,大概念了四年多,考到中医文凭后,回国再函授厦门大学,读了两年多,便继续与父亲一起经营广福堂药行中医馆。”

叶福生正式接手中医馆是在1980年左右,数年后便成家,当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

在聊起家庭背景时,原来叶福生有四兄弟,上有一名哥哥,下有三名弟弟,基于其他兄弟都无意继承中医馆,因此便由叶福生接手。

供fb:新年集稿:中医父女兵
虽然拥有丰富中医经验,但叶福生还是会不断精益求精,追求新的治方,为病人提供更好的疗方。
不是医好病人就等同“结案”
需要不断精益求精

四十多年都在中医馆为病人治病的叶福生形容,医病就犹如上法庭,要先收集病人的“证据”(病症),才能开出对的药方,少一个“证据”,都会很难医治好病人。

“所以我们中医常说,辩证论治。”这是意味,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演变具体情况,来辩证施治,这也是中医用药的思路。

每天重蹈覆辙为病人治病的叶福生,虽然一边把脉一边聆听病人告知症状,脑袋就会闪过合适的药方,不过,在遇上复杂的病症时,就会另当别论了。

“有些病人是同一时候有不同的病症,那么就不能一口气组成一个药方,得分秩序交代服用,一些特别复杂的病症,还需要在事后自己检讨药方是否需要改良。”

虽然拥有丰富中医经验,但叶福生始终认为,不是医好了病人就等同“结案”,而是需要不断精益求精,追求新的知识、新的治方,才能继续为病人提供更好的疗方。

如今唯一的女儿愿意继承中医馆,也成了中医师,叶福生毫不掩饰的说,孩子算是圆了自己的传承心愿,自己颇感欣慰。

供fb:新年集稿:中医父女兵
位于甲必丹谭扬路的广福堂药行中医馆是超过80年的老字号,可算是芙蓉典型的传统中药铺。
父女俩从小到大都在中医馆里生活

叶氏父女俩都有不少的共同点,其中一个便是从小到大都在中医馆里生活,因为中医馆楼上便是他们的家。

而且两人很少生病,相信与从小就获得调理养生有关,就算两人有病痛,都是在自家中医馆接受医治。

叶福生记得,女儿唯一一次看西医,却反而病得更重。他忆述,当时女儿咳嗽,被亲戚带往看医生,结果服了西药,咳得更严重,他怀疑医生是把小病当大病来医治,以致女儿“吃错药”。

他也笑言:“她连退烧药(Panadol)都不会吞。”此话一出,在旁的叶欣宜忍不住苦笑说:“你能不提这件事吗?”随即,场面是一阵笑声。

叶福生继续提及女儿到中国当实习中医师时,有备带感冒药,在冷天时,女儿的同学都纷纷伤风咳嗽,欣慰的是,女儿没有受到风寒,反而感冒药都被同学吃光,他相信这与女儿自小获调理好身体有莫大关系。

供fb:新年集稿:中医父女兵
广福堂第四代传人叶欣宜(右)已经是合格的中医师。

叶欣宜:小时候曾立志要当医生

朋友都是在住宅区里的屋子长大,但叶欣宜却是在双层楼的中医馆成长,虽然成长环境有别于朋友,但她并不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反而觉得,因为生活环境都有病人围绕,自小的性格比同龄孩子来得八卦。

“小时候天天看到病人,和他们什么话题都可以聊,而且他们都爱跟小朋友逗着玩,例如会开玩笑说‘来,帮我把脉下’,我也会很配合的,假扮成中医师替他们看诊。”

孩提时候的叶欣宜,常常看父亲把脉、抓药,自己是似懂非懂,也因为常听父亲会要求病人忌口,因此当身边朋友有伤风感冒发烧时,她也自然而然的,会叮咛生病的朋友需要忌口的食物。

叶欣宜说,在小时候,自己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只是没想过当中医师,反而会想当专科医生或牙医等等,加上自己看了许多有关医生的电视剧,总觉得西医好像很“厉害”,就响往当上医生。

“但后来我没有选择西医,并不是很难念,而是觉得中医比较不多‘化学物’,也或许是习惯家里会煲凉茶、药材汤之类的,身体获得保养,加上自己生病都是吃中药,因此觉得从事中医比较适合自己。”

叶欣宜是初中四决定未来当上中医师,毕业后,她把自己的心愿告诉父亲,父亲就随意的一句话“好,那就去念吧”。

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叶欣宜到英迪国际学院念中医课程,之后到中国山东实习医师一年。回国后,就和父亲联手经营中医馆。

供fb:新年集稿:中医父女兵
​叶欣宜认为,中医馆也需要与时并进,因此会通过电脑系统记录病例。
父亲不仅传承下来中医的成就
还有好学不倦的精神

叶欣宜第一次替人把脉,并不是在自己的中医馆,而是在学院的义诊里,当时,老师会让学生替人把脉,再由学生各自说出所掌握到的脉象。

在首次把脉,叶欣宜没有丝毫紧张,她笑言:“自己经常都看着父亲把脉,看把脉的戏也看得多,所以替人把脉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对于把脉,以前只懂得分辨脉搏的快慢,后来学习把脉,才知道脉象有很多种类,例如浮沉、虚实、滑象等等。”

当上中医师至今有4年的叶欣宜觉得,父亲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中医的成就,还有就是好学不倦的精神。

“他其实对自己挺严格的,会一直去学习新的疗法,我也受到影响,会经常去上一些新的课程,多看一些医师的书来提升自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