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8日訊)馬口在上世紀70年代有“小金山”之稱,這個美譽有段古,而且與樹桐息息相關。
馬口發達的主因除了人民的勤奮,造就它躍身成為小金山是樹桐,一條條的樹桐當時被戲稱為“金條”,樹桐創造繁榮神話後,馬路上的樹桐羅裡穿梭不斷,市場一片興旺,振奮人心。
ADVERTISEMENT
芙蓉雖是森州首府,無論是人口和市場,都是馬口難以相比的,但是有一樣東西,當年馬口卻比芙蓉多,那就是馬賽地房車。
當時,馬賽地就是“有錢人”的代名詞,誰家擁有一輛馬賽地,馬上就家喻戶曉,而當年馬口馬賽迪之多,不但冠於全森,而且首名擁有馬賽地者,也是馬口人,又是樹桐老闆。
劉漢貴:森擁最多馬賽地市鎮
馬口潮州會館會長劉漢貴說,有傳言指當年森州第一輛馬賽地車主是馬口人,無論真實與否,都說明馬口當年的小金山非浪得虛名。
“馬口人不但是森州首名開馬賽地者,而且當年也是森州擁有最多馬賽地的市鎮,這些‘榮譽’都拜樹桐所賜。”
樹桐羅裡川流不息
他說,樹桐創造繁榮神話之後,馬口大街常看到滿載樹桐的羅裡川流不息,當年還有許多從北馬大量運載樹桐的火車,送到馬口火車站下貨,然後以由拖格羅裡轉載到各地的火較廠。
“樹桐帶來財富,也讓不少人賺到錢,經濟富裕後,市場就火紅,餐飲業和娛樂場所高朋滿座,當時馬口市場一片興旺好景。”
他說,樹桐推動馬口的發展,沒有樹桐就沒有當年的昌盛,當然就沒有小金山的美譽,可能也沒有之後隨之而來的馬口後繼強勁的發展動力。
馬口人靠樹桐掘到第一桶金
他說,70年代是馬口在和平後首個發展起步階段,在樹桐的帶動下,讓馬口人掘到第一桶金,又剛好當時是馬口人口增長期,這桶金順勢刺激起屋業的發展,立下穩固的發展基礎。
據瞭解,馬口這桶金使市場富裕之後,許多紙醉金迷的場所也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除了本地歌手跑碼頭常到馬口駐唱,連當年一些電影明星如陳萍也曾到馬口歌廳酒廊掘金。
由於娛樂場所一片火紅,旺景背後暗藏內幕,雖然街道車水馬龍,但繁華燈下就有人形容馬口為“小合艾”,這片旺景當年也吸引一些國文媒體的興趣,專程前來馬口實地採訪,報道一出街,一度引起當局的關注。
雷佔洲:90年代發展熱度猶在
馬口華團聯合會主席雷佔洲說,馬口經過70年代的樹桐黃金滋潤使發展枝繁葉茂之後,雖然在80年代遭逢經濟衰退及合作社風暴的打擊,幸對市場的運作影響不大,而且直至90年代,發展熱度猶在,經濟持續成長。
雷佔洲也是馬口平芭村馬華支會主席,他記得,1995年全國大選後,時任馬口州議員拿督徐亞苟率領支會領袖向商家籌款辦活動時,每次都順利進行,顯示商業發展篷勃。
他說,從當年的籌款辦活動中所見,各領域的業者都出手豪爽,顯示行情一片大好,當時只因之前沒遇過像這次的疫情遭遇,因此沒感覺好景的可貴。
“疫情過後,是否會出現當年的樹桐創造繁榮的神話,把馬口再次從泥沼中拉起,只有天曉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