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日訊)馬來西亞逐步踏入老齡社會,面對步步走近的人口老齡化,你準備好了嗎?
國家人口及家庭發展局總監阿都蘇古曾說過,大馬統計局預測我國將在2030年成為人口老化國家,屆時,60歲及以上的人口將佔總人口超過15%。
ADVERTISEMENT
數據顯示,2020年大馬老年人口增至350萬人,佔10.7%,2019年為340萬人。而根據聯合國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的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超過7%,該國就可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了。
國人對老齡化社會認知不高
馬來西亞照護專業協會(MASOC CARE)秘書長洪歆顏受訪時直言,大馬人對老齡化社會的認知不高,對如何正確照護長者和患病長輩的求知慾也低,為了提高大馬人對於這方面的覺醒,她和幾位朋友在2019年成立了馬來西亞照護專業協會,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長者福利,在大馬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之前做好必要的準備。
她說,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教會年輕人,長者需要如何正確照護、營造對長者友善的社會及提高養老院和安老院的照護素質。
她直言,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生育有不一樣的想法,很多家庭重質不重量,以優質培養孩子作為出發點,讓孩子在優渥環境下成長及到國外升學求職,都是大部分現代父母對“成就孩子”的詮釋,而這也恰好解釋了,社會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空巢老人的原因。
“父母花了大半輩子去培育出色的孩子,孩子長大了,父母變老了,這是不變定律。然而當這偉大的父母老了病了,他們捨得要孩子放棄一切回來照顧嗎?或孩子能心甘情願放棄事業及成就回家當他們的看護嗎?答案是趨向否定的。”
她說,每個人都會老也是不變定律,與其到了抉擇路口才為兩難嘆息,不如現在就開始準備。
“我們需要一個對長者友善的社會,這個社會需要從年輕開始打造。”
對照護長者事情常陷入兩難
洪歆顏解釋,人們常在照護長者的事情是陷入兩難,基本離不開的原因有私人看護太貴、兒女是家庭支柱需工作養家但不辭職就無法親自照顧及居住的區域裡沒素質良好的安老院或養老院可選。
“現在多數情況都沒兩全其美,甚至毫無選擇。所以我們必須快速讓大家覺醒,關注老齡化以一起面對這挑戰。”
極少人願意投入照護長者行列
她說,大馬目前面對最明顯的挑戰是願意投入專業照護長者行列的年輕人或本地人極少,願意多花費提高服務素質的安老院有限。
“拜訪老人院,往往印象最深的就是異味,原因很簡單,人手不足無法做更好的清理。現在不只是沒本地人要做老人院照護人員,連外勞也缺。”
她直言,日本作為世界上少子化、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照護人員做到了1對3的比例,但大馬卻是1比10甚至是1比20。
以個人經歷來說,她就曾在拜訪一家養老院的時候,親眼目睹經營者的不易。
“院長和我見面,談到一半有人喊說長者便溺了,院長馬上去清理,完成後因身上有異味,他就先洗澡再繼續和我商談。”
洪歆顏直言,這不是一名院長或一個老人院能做的改變,因為涉及層面很大,這必須是整個社會去努力改變才可以看到效果。
本地人不願在安老院工作
她解釋,本地人不願在安老院工作無疑是工資和福利不吸引,而且工作還吃力不討好,也不是安老院不願意花這些錢,而是花不起,因為民眾總是認為安老院是半慈善機構,無需付太多費用,而這還沒加上有的長者被棄養在安老院的惡劣情況。
“這是惡性循環。改變必須先從思維開始,所以我們有了‘現在人人可以照護’的口號,而照護不一定只針對家人,也可包括鄰居和朋友。”
她說,只要大家開始在乎、明白和意識到照護長者的意義和需要,那這社會就會不一樣,在愛和相互照應之下,還能減少養老院和安老院的負擔。
她舉例,若家中孩子學會正確照護長者的方法,他或她就是最好的照護人,在照護家中長輩同時,若鄰居面對相同需求,或可以徵收合理費用讓這個照護工作也能養得起自己。她說,雖然這個想法很理想化,但不代表不可能。
極少人先做好照護長者準備
洪歆顏直言,面對疾病,人們會說“預防勝於治療”但面對照顧家中長輩的事,卻極少會有人想到要先做好準備。
“兒女長大後往外發展,當父母病重需要照護,孩子才意識到自己對照護患病的長者沒有基礎,要如何攙扶、餵食,照顧?很多人都是面對這些情況後,才覺得需要學。”
她說,馬來西亞照護專業協會的目標人群一直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希望年輕人能有所覺醒,能去學會專業的照護知識,因為日後總會用得上,畢竟人總會老。
儘管隨著社會進步,“養兒防老”已被視為不符合時宜,但她認為,家中長輩老了、病了,最好的照護人必定是孩子。
父母渴望獲孩子溫暖照顧
“原因很簡單,父母對孩子們熟悉,比起送他們去養老院和安老院這種陌生的地方生活,他們當然會更渴望在自己熟悉的孩子手裡獲得溫暖和照顧。”
洪歆顏說,老和死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被這個世界需要”,所以在照顧長者的時候,不能“無微不至”。
“我們不要無微不至,因為我們不要廢物式養老,這會讓長輩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是最可怕的。”
她舉例,照顧一名左邊中風的父親,幫他把左手套入袖子後,應該讓他在協助下自己把右手套入袖子,再鼓勵他用右手去理一理左手的袖子,弄整齊一些,這才是正確的。
引進日本課程讓年輕人學習照護
洪歆顏坦言,孩子懂得照護家長還要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因為生病的長輩並不容易應對,面對病患的失控以及陪伴親人逐步走向死亡的過程非常煎熬。
為此,該協會也在這方面作出努力,為照護者提供援助平臺。
她說,為了給這個社會帶來改變,協會開始引進來自日本的課程,讓年輕人去學習正確照護方式,甚至和北海道政府合作,讓這些參與課程的學生有機會去日本進修及從事相關的工作。
此外,該協會也積極推行獲大馬技術證書(SKM)認證的合格照護員課程,希望能從根本去創造優質的照護系統。
“我們的目標一直都是年輕人,會員平均年齡其實都少於30歲;因為年輕人都有老的一天,而在那天到來之前,他們都有正在變老的父母需要去照顧及照護。”
她說,之前協會走進了霹靂和馬六甲,現在希望在森州也帶來覺醒和改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