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专题

|
发布: 9:42pm 12/08/2022

老芙蓉的故事

画家杨六南

历史背景

老芙蓉的故事

画家杨六南

历史背景

杨六南以人景物等为题材 画作 诉说老芙蓉故事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老芙蓉的故事”系列创作对来自巴生、在花城生活三十多年的杨六南来说,无疑是个进一步认识芙蓉与森州的契机。

(芙蓉12日讯)记录地方史,除了透过文字、照片或影像外,原来画作也能发挥作用,且听以系列创作,诉说

早于数年前,杨六南开始以呈现老芙蓉面貌的人物、景物、建筑物等题材进行创作,也是森州艺术协会会长的他,偶尔会发起写生活动,与会员一起到老街创作。

ADVERTISEMENT

不过,他们未曾想到正式展出这一系列作品,直到两个月前,该会决定以联办书画展的方式参与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并号召会员以作品响应。

沿着书画展主题——“老芙蓉的故事”,他们的一系列作品以老街、老建筑、老行业为主,除了参考照片进行创作外,也有不少来自现场写生。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一幅又一幅的老街、老建筑、老行业画作,是杨六南呈现老芙蓉面貌的创作方式。

进一步了解花城故事

创作的过程,让画家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芙蓉甚至森州早期的故事,对于来自巴生、在花城生活30多年的杨六南来说,更是一个好好认识这个地方的契机。

“尽管在此生活了这么久,但我对芙蓉的了解不深,一些时常经过的街道和建筑物、碰到的人,虽然并不陌生,但也不曾去打听背后的故事。”

了解作画感觉深刻

配合“老芙蓉的故事”书画展筹备,文化节筹委会安排了森美兰华人文史馆和老街导览行程,让画家对花城的地方史有基本认知,创作时产生更多想像空间和情感连结。

杨六南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有了多一层了解之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也比较深刻。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森惠州会馆建筑物前身为早期华社领袖拿督黄益堂的私宅,也曾借出办校,历史背景丰富,因建筑结构特别,是画家们喜欢的写生题材,杨六南以钢笔淡彩描绘,别具风格。

“比如说位于甲必丹谭扬路的森美兰惠州会馆,以往每次经过,都觉得建筑物很美,我们写生也画了好几次,但这次得知其历史背景后,绘画时的感觉也有所不同。”

他再举例,过去总是纳闷为何萧隆兴街俗称“新加坡街”,从导览员口中得知,原来是因为早期当地很多商家都有批发货物至新加坡,于是他开始留意该处的老行业。

“如今,新加坡街一些老行业依然存在,第一个吸引我目光的是打白铁,我的父亲也是从事这门行业,因此倍感亲切,在我进入美专前,曾画下父亲埋首工作的画面。”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踏足新加坡街,杨六南首先留意到的老行业就是打白铁,老师傅的籍贯是客家大埔,与他从事相同行业的父亲一样,让他倍感亲切。 他与老师傅交流时,对方第一句话却是“(这个行业)没有用了啦”,令人唏嘘。早期塑料制品仍未普遍时,打白铁行业兴盛,但随着时代变迁,白铁制品需求日益减少,这个行业也渐渐式微。

说到打白铁,他忆起父亲曾亲手为他打造一个大盆和箱子,至今依然实用。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从事打白铁行业的父亲埋首工作的画面,以及父亲留下的古老精美锡制水壶,成了杨六南珍贵的回忆。

此外,父亲曾偶然收到一个古老的锡制水壶,造型精美,将它传给杨六南的大哥,在他开始接触艺术后,大哥转送给他,后来他在博物馆看到相似的馆藏,才知那是古董。

绘画人物最具挑战性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杨六南认为,创作时,原有画面的复杂氛围也需表现出来,以修脚车为例,人物背景有很多用具和零件,若省略掉就没感觉了。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推着老铁马穿梭在花城市区售卖“叮叮糖”(传统贵妃糖)的老伯,是芙蓉人熟悉的身影,承载了多少人的集体回忆。 据知,“叮叮糖”老伯已将手艺传给下一代,较少上街兜售,杨六南有感这类传统手艺越来越难得,参考照片把老伯画入作品。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经过新加坡街半间老杂货店,杨六南被店外摆卖的传统木屐吸引,原来从中国南来的业者,过去从事制作木屐行业,如今年事已高,转为售卖杂货,木屐则从马六甲取货。 与杂货店为邻的另外半间店铺,则提供修秤服务,并不多见。杨六南询问之下才知道,早期使用秤的商家每年需将秤送检,合格才可继续使用,以确保对消费者公平。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不仅是照片,画作也能让人们追溯一个地方昔日的繁荣,并认识一些当地文化。

目前,杨六南的老行业系列累积了10多幅作品,除了打白铁之外,还有补鞋、杂货、打金、修秤、修脚车、修零件、街边小贩等行业。

由于人物会动,不适合写生,他通常会拍照收集素材、与对象交流并感受现场氛围,再回去创作。对他而言,绘画人物时,结构和比例的拿捏最具挑战性。

“绘画一门老行业之前,我会先跟有关人物交谈,掌握基本认知对创作有一定帮助。若对方不愿‘受访’,就以现场感受或导览员分享的资讯作为依据。”

拍照收集素材时,他会先跟当事人沟通、表明目的,大部分对象得知作为绘画用途后,都会放心入镜。不过,也有对象会拒绝被拍和入画。

“我上街物色补鞋匠时,一对在店面楼梯口补鞋的夫妇不愿成为创作题材,后来我在他处意外发现一名女补鞋匠,这很少见。我表明来意后,该名巫裔妇女不反对,于是她成了我的画作人物。”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除了参考照片进行创作外,杨六南(右二)不时与森艺术协会会员们到老街写生。
艺术角度呈现百年历史

杨六南分享,“老芙蓉的故事”书画展意义深远,无论是老街、老建筑或老行业,都是经过岁月的考验,有的甚至拥有超过百年历史,如今以艺术角度呈现。

“透过画作,我们可以追溯芙蓉昔日的繁荣,也能认识一些地方上的文化。我希望通过创作吸引更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大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欣赏花城之美。”

比起绘画,摄影倒是更普遍地捕捉画面方式,不过,也有摄影师不解为何写生作品比呈现实景的照片更好看,曾就此事询问杨六南。

“大概是因为画作集合了创作者的思考、情感和技巧,在用色、细节和氛围呈现方面经过审美‘加减’,因此作品记录下实景的照片更吸引。”

“用绘画呈现,有的部分需强调、有的可以放松处理,先捉住重点,若是细节很多,可用调和的方式虚化。不过,若画面带有复杂的氛围,也要表现出来,比如修脚车,人物背景有很多用具和零件,若省略掉就没感觉了。”

虽然现有的系列作品数量已足够参展,不过杨六南会继续创作,他认为,“老芙蓉的故事”这个题材还有很多可以发掘的角度,而他对此感到期待。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采矿是森州开埠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杨六南参访森华人文史馆后有所了解,并参考《双溪芙蓉图鉴》里一张历史照片,画下位于瓜拉芦骨的长发锡矿场。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过去到森海南会馆天后宫写生,通常会画下庙宇内部或建筑物外观,这次杨六南选择以门面一侧景象入画,别有一番风味。
ns芙蓉/杨六南以系列画作,诉说老芙蓉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