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14日讯)在全国华人文化节里会看到一些场景,或许你没想过,当中的场景是由义工默默地打造。
在2003年,由森美兰中华大会堂轮值举办第20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当时一名已经70岁的长者,在看到森华堂通过报章号召公众以义工身分响应文化节活动后,他二话不说,亲自向森华堂毛遂自荐出任义工,当时候,华堂理事会是颇感喜出望外的。
ADVERTISEMENT
这名年长义工,当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打造文化村场景。
这名义工叫房亚和,现今的他已经90岁了,他是道地芙蓉人,目前是在吉隆坡居住。

房亚和:曾做建筑熟悉图测建材打造文化村没难度
房亚和为何当年想要参与打造文化村的场景工作?
在访问之下才获悉,原来他曾经从事建筑工作,对于各种建筑材料,他最熟悉不过,而且也懂得看图测,因此要打造文化村场景,对他而言不是高难度的任务。
房亚和接受电访时忆述,在2003年之前,他都会抽空去其他州属所举办的华人文化节观看,但自己真正参与文化节,却是在森华堂于2003年轮值的那年。
那时候,文化节需要多达100至200名义工,森华堂便通过报章呼吁民众积极成为文化节义工,而当时候,房亚和是退休人士,日子悠闲,他阅报了解到文化节缺义工,加上知道文化节将会在芙蓉中华中学打造文化村,觉得自己对建筑了如指掌,相信在打造文化村场景上,可以有所贡献。
“当时候觉得,在社会工作了那么多年,既然退休了,也是时候为社会做些事,所以就参与文化节出份力,而且也是在为文化传承。”
当义工后偶尔到森华堂帮忙
当年加入成为文化节义工后,房亚和偶尔会到森华堂了解文化节所需要帮忙的工作,在接近打造文化村时,他便帮忙准备建筑材料、设立舞台、张挂布条等等。
在打造场景的过程里,难免会有时做的辛苦,而且除了在芙中礼堂打造文化村场景,也另有展览会场需要打造展览架子来供人观赏。
提起展览会场,房亚和记得,他和其他义工需要把一片片约4尺X8尺大的三夹板,从楼下搬上楼,过程一点都不容易。
这些三夹板的用途,是作为放在展览会场上,用来展示各种照片供人参观。
“要把大片的三夹板扛上楼,是相当辛苦的,我们共出动4个人,两个人在上方负责拉,另两个人在下方顺势推上,到了楼上,我们也需要合力扛入展览会场。”
别以为把三夹板送抵展览会场就代表工作结束,房亚和与其他义工还需要把一片片的三夹板给竖立起来,打造成V字形,以方便民众参观所展示的照片。
房亚和笑言:“如果不是做建筑这行的人,要打造场景,应该会不知该如何下手。”
耗人力物力终体会办文化节不容易
回忆那段文化节当义工的日子,房亚和觉得参与后,才体会到举办华人文化节,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一点都不容易。
而那段参与的日子,自己担任义工,所献的力量是不足挂齿。
“为文化节义务工作,我没有觉得伟大,我只是觉得能参与,意义比较大,而且参与过程里,让我认识到许多人,也增广见识,可以说,那段日子丰富了我的生活。”
将迈90岁高龄不再适合任义工
今年再度轮到森华堂举办第37全国华人文化节,对于迈入90岁的房亚和,自觉真的高龄了,不再适合担任文化节义工。
不过对于来临9月在芙蓉将举办盛大的文化节活动,他不排除到时会抽空回到芙蓉,参与其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