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黨創黨元老曾敏興醫生辭世,享壽98歲。
曾敏興這個名字對很多芙蓉子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至少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從小聽到大的名字。
ADVERTISEMENT
懂事的時候,就會在媽媽提起她和外婆經歷的事時,聽到這個名字。
媽媽說過,在她年幼時,家裡艱苦,外婆生病要看醫生或拿藥都是非常艱難的事。
而曾家藥房的曾敏興醫生,卻在資源匱乏的年歲裡為她們母女倆“點了一盞燈”。
我的媽媽在兩歲的幼齡就失去了父親,外婆擔起一頭家,喪夫之時肚裡還懷著排名第五的幼子,而這名和我“素未謀面”的小舅,在6歲那年就不幸驟世。
外婆和媽媽及其他孩子們住在鄉下,除了經濟情況不佳,因為交通不便要出門也不易,更別說外婆身體不適的時候。
媽媽和外婆是怎麼樣遇上曾醫生的具體情況,我忘了,只記得媽媽說,那時候這位醫生告訴年紀還小的她,不要擔心,即使沒錢繳付,也能拿藥,不要因為沒錢而不去。
成長的這條路上,除了媽媽提到外婆的時候會提起曾敏興,身邊一些長輩也會不時向我說起這名醫生的好。
長大以後,我才意識到,曾敏興其實也不只是一名醫生而已,還是火箭的創黨人之一。
於是,我漸漸明白,為什麼在成長的路上,媽媽會在和我提到政治時,偏向行動黨。
或許應該這麼理解吧,曾敏興就是行動黨的種樹人,他的每個善舉都在為這個政黨積攢著許多的支持和感激,對曾老心存感恩的人,會連火箭這個標誌也一併留下好的印象。
雖然身為記者,但入行時我在雪隆,加上曾老年齡漸長,在我進入媒體界的時候,他早已淡出政壇。
我第一次碰上這位在我成長路上一直聽說的人物時,是在2013年的全國大選提名日,我負責森甲選情,當時在芙蓉國會選區提名中心見到他,那時候他是芙蓉國會議員陸兆福的提議人。
後來再見已是2016年,那是在森州梅江五屬會館以曾敏興命名的禮堂開幕儀式上,而他正是開幕人。
他當時穿著灰色T恤,套了一件灰色外套,穿著藍色牛仔褲,步入禮堂,雖然花白的頭髮訴說著他那不輕的年紀,但看起來卻不像已有九十餘歲。
致詞的時候,他的聲音有點輕,而且用的是客語,所以後來還是得重新再問他一遍,而那是我第一次“訪問”曾敏興,也是最後一次。
“再見”,便是今日到喪府採訪他的喪禮。
昨天,他離世的消息傳出,臉書有不少受過他恩惠和幫助的“前輩級”網友,紛紛寫上他們和曾老的故事,以一則短文向他致謝和道別。
有句話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儘管他與世長辭之時,馬來西亞還沒變成他所期待般的美好,但他留下的梅花精神,相信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折枝”。
就如他行過的善,做過的好事一樣,會一直流傳於後世而不朽。
終有一天,當人們回看國家過去的事蹟時,便會想起曾有過這麼一個人,來過這世上,為這片土地做過貢獻,而對他心存感激。
感謝曾敏興曾在大馬“貧瘠”的政治土地上,種下了一棵可以讓後人乘涼的大樹,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為窮困病人送暖點燈,帶來曙光。
謝謝您,來過人間一趟,為這世界,留下善良和希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