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4日訊)超過2000人昨晚聚集在知知港,共同迎接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知知港站火炬行,同時慶祝中秋節的來臨,令知知港小鎮熱鬧萬分。
逾2千人湊熱鬧
全國華人文化節知知港站火炬行昨晚在知知港民眾會堂舉辦,火炬行有舞獅舞龍助興,舞臺有文藝演出,場外有夜市攤位,因為是知知港今年內最大型的活動,所以吸引許多外地與本地民眾共襄盛舉。
ADVERTISEMENT
由於中秋節即將來臨,大會特別準備2000份燈籠派發給所有參與者,讓火炬行遊行隊伍融合中秋佳節的提燈籠遊行特色,而現場所見,不僅許多父母帶著孩子參與,更有不少公公婆婆帶著孫子孫女湊熱鬧。
火炬在晚上7時30分準時點燃,之後在眾嘉賓的帶領下,開始長達2公里的火炬行,有些居民則在商店和住家外等候遊行隊伍到來。
遊行路線紅彤彤一片
為了讓活動氣氛更熱烈,整個遊行路線皆掛上紅燈籠,小鎮紅彤彤一片,氣氛如慶祝華人農曆新年,知知港迎來久違的熱鬧,有的居民興奮地在臉書直播,讓親友感受現場的熱鬧氣氛。
相信是學校假期,加上游子週末回鄉,以及遊客觀光的關係,令這場知知港火炬行吸引超過2000人參與。
至於舞臺演出方面,則有二十四節令鼓、傳統與現代舞蹈和歌唱表演等,雖然是慶祝全國華人文化節,但為了提倡多元種族的和諧氣氛,大會安排了馬來舞蹈與歌唱環節。
出席者有森州行政議員朱建華、羅白區州議員周世揚、森華堂主席黃俊棠、工委會副主席胡健強、總策劃甘信榮、總協調蔡婉親、火炬行巡迴主任陳繼善及副主任李倡萬。
陸兆福:華人須捍衛權利文化
真納區州議員陸兆福致開幕詞時指出,全國華人文化節舉辦了37屆,目的不僅是保住我國多元文化色彩,更要顯示在大馬繼續捍衛多元,先賢過去數百年的歷史和貢獻不能被忘記,因此希望年輕一代今晚除了看演出和參與遊行,也要了解到身為大馬華人,一定要捍衛權益和地位。
他說,華社從80年代開始,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並面對打壓和不公平對待,無論如何,華社必須團結一致,要確保大馬華人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捍衛權利及文化。
“雖然我們是大馬公民,但我們有華人的根,在未來的日子和路,依舊要有多元文化色彩,因此全國華人文化節非常重要。”
他認為,華裔同胞的文化,大家都有責任去捍衛,舉辦文化節更要超越政治和政黨,以族群團結為目標推廣下去,因此必須給予文化節大力支持。
他說,知知港是一個充滿文化的小鎮,無論是教堂、華小或神廟都有超過百年曆史,這是知知港的特色,真納州選區服務中心每年都希望通過農曆新年舉辦大型活動,因此歡迎更多團體把其他活動帶來知知港。
“為了鼓吹華社熱愛我們的文化,我呼籲民眾參與9月17日在芙蓉舉辦的火炬行,當晚將是這屆文化節最高峰的活動,我希望出席人數是今晚的10倍,至少有2萬人參與,同時讓其他種族瞭解我們的文化。”
蕭妙光:文化節重回森好好珍惜
籌委會主席蕭妙光指出,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知知港站火炬行是在行管令後,知知港舉行的第一場大型活動,活動能圓滿舉行,民眾能聚集在舒適的冷氣禮堂,必須感謝工委會、籌委會及行動黨志工。
他說,知知港在2003年曾承辦文化節,當時他還是逾30歲的年輕小夥子,闊別19年,文化節才再度回到知知港。
“文化節每年由不同州屬承辦,過了今晚,再下一次的火炬行,將會在13年後才再次回到森州,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因為這場文化節更重要的意義是紀念華裔先賢,在這片土地的貢獻,也希望華裔子弟能繼續把我們熱愛的馬來西亞發光發熱。”
張金祥:知知港火炬行越晚越美
工委會主席張金祥指出,在80年代,華社面對政經文教各方面的衝擊,因此才推動文化節,而擁有近40年曆史的全國華人文化節,是大馬史上年資最長的文化活動。
他說,全國華人文化節自5月份來到森州,每站及每縣都傳達文化節的意義,今晚更照亮有歷史悠久文化的知知港,因為各界的辛勞,把火炬行推向另一個高峰。
“火炬行走過許多個鄉鎮,大部分是在早上舉行,但今晚是越晚越漂亮,也因為遇上中秋節,配合華社五大節日之一,火炬行融入象徵月圓及團圓的元素。”
他指出,知知港是華社非常珍貴的遺產,地形四面環山,猶如聚寶盆,在國州議員的推動下,還有美食與壁畫等,具備振興經濟的先天條件,也成功吸引許多年輕人迴流,並且成為旅遊景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